• <dfn id="njlhd"></dfn><source id="njlhd"></source>

    <source id="njlhd"></source>

      <dfn id="njlhd"><video id="njlhd"></video></dfn>
      <source id="njlhd"><address id="njlhd"><sup id="njlhd"></sup></address></source>

      <b id="njlhd"><small id="njlhd"></small></b>
        <tt id="njlhd"></tt>

          <video id="njlhd"><address id="njlhd"><kbd id="njlhd"></kbd></address></video>
          • 元宇宙:本站分享元宇宙相關資訊,資訊僅代表作者觀點與平臺立場無關,僅供參考.

          被動元件行業深度研究:電子行業基石增速穩,國產化確定性強

          • 未來智庫
          • 2022年11月08日07時

          (報告出品方/作者:光大證券,劉凱、王之含)

          1、 被動元件是電子行業基石,市場廣闊

          1.1、 被動元件是電子行業基石

          電子元器件涵蓋廣,對電子行業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在通義上,電子元器 件是指具有獨立電路功能、構成電路的基本單元。電子元器件種類繁多,涉及的 范圍也不斷擴大。

          根據材料分子組成與結構在元器件制造過程中是否改變,電子元器件可大體 分為元件和器件。元件是加工中沒有改變分子成分和結構的產品,包括電阻、電 容、電感、電位器、變壓器、連接器、印刷電路板等;器件則是加工中改變分子 成分和結構的產品,主要為各類半導體產品,如二極管、三極管、場效應晶體管、 光電器件、集成電路等。被動元件是不可缺少的基礎元件,是電子行業的基石。由于其體積小,常被稱為“電子之米”。被動元件中電容、電阻、電感是應用最 廣泛的三大被動元件。



          不同于追求工藝、迭代快速的主動元器件,被動元件生產工藝相對簡單,投 入規模相對較小,被動元件公司采用自主生產的模式,類似于半導體芯片企業的 IDM 模式。電子元器件行業處于電子原材料和整機行業之間,原材料為磁芯、漆包線、 骨架和一些輔助性材料,產品則應用于消費電子、汽車電子、工控、航天軍工等 領域,元器件的技術水平和生產能力直接影響著整個電子行業的發展,因此具有 至關重要的基礎性作用。

          優質的上游材料是被動元件優質性能的基礎,元件廠商紛紛向上游延伸。隨 著電子整機小型化、輕量化、薄型化的快速發展,電子陶瓷產品將朝著小型化、 高可靠性、多規格方向發展,對材料性能、成型技術及研磨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為保證元器件性能,被動元件廠商向上游延伸,自主研發基礎材料。例如, 三環集團將自己定位為“先進材料專家”,已經掌握了新型材料、電子漿料、功 能玻璃、納米粉體等關鍵基礎材料的制備技術;風華高科自主研發包括電子漿料、 瓷粉等電子功能材料系列產品,擁有完整的電子陶瓷材料、漿料、厚薄膜制備工 藝。



          電子元器件行業下游應用行業及客戶分散,廣泛用于通訊、消費性電子、工 業電子、車用電子以及醫療航天等領域。其中,通訊市場為全球被動電子元器件 最重要的應用領域,雖然全球智能手機市場高速增長期已經過去,5G 手機滲透 率提升依舊為電子元器件行業注入了新的動力。近年來由于智能手機持續發展、 智能家居的興起、汽車電子應用的日益廣泛,被動元件的需求持續擴大,產品不 斷朝著輕薄短小、高頻、低功耗的方向發展。

          1.2、 被動元件市場廣闊,大陸地區需求旺盛

          被動元件市場在云端運算、車用電子、新一代通訊協定、新能源等領域的需 求仍維持增長趨勢。根據 Mordor Intelligence 數據,2021 年全球被動元件市 場規模為 327.7 億美元,預計到 2027 年將達到 428.2 億美元,2021-2027 年復 合年增長率為 4.56%。根據 household application factory 數據,2021 年被 動元件中電容銷售收入為 161 億美元,電感為 69 億美元,電阻為 60 億美元。



          從地區來看,中國及亞洲其他地區強大的電子生產基地是全球被動元件最重 要的需求市場,國內被動元件市場廣闊。據 Mordor Intelligence 預測, 2022-2027 年,中國被動元件市場將高速增長。

          1.3、 產業變遷,日系廠商依舊占據優勢

          乘政府扶持與國際并購東風,日系廠商率先積累優勢。二戰后,日本電子產 業迅速崛起,一方面得益于本國電子產品的需求增大,廠商技術積累和創新源源 不斷,另一方面則由于日本政府改革經濟政策,對原材料采用較低的關稅水平, 降低了廠商的原材料成本,對本國產量較高的電子產品采取高關稅進行貿易保 護,同時對村田、TDK 等被動元件寡頭進行扶持,為本土元器件廠商的發展提 供了沃土。TDK 和村田分別從 1950s 和 1960s 開始設立境外辦事處、工廠和子 公司,進行跨國并購,整合全球資源迅速發展壯大。

          上世紀 70 年代后,美國、韓國、中國臺灣和中國大陸也相繼發展起來。美系廠商:大規模并購。美國兩大被動元件龍頭威世(Vishay)和基美 (Kemet,已被國巨收購)通過多次大規模并購,成為全球領先的元器件廠商。威世整合了威士特洛芬肯、通用半導體的生產線、英飛凌的紅外線元件產品線以 及國際整流器公司的產品線,橫向擴展業務,成為全球第一的整流器、玻璃二極 管和紅外元件的生產商。基美也進行了多筆收購,例如收購上游鉭粉廠商 Niotan 和 Epcos 的鉭電容業務,縱向整合產業鏈,在有機固態電容、薄膜與電解電容 領域掌握了領先技術。韓系廠商:平臺優勢,主攻 MLCC。韓國廠商主要以三星電機為主要代表。三星電機依托三星集團在電子和半導體領域強大的平臺能力迅速崛起,以 MLCC 為重點,其他電子元器件業務還包括片式電感和片式電阻等。三星電機是僅次于 村田的全球第二大 MLCC 供應商,但在相對高端的車規 MLCC 領域,與村田、 太陽誘電仍存在不小的差距。

          臺系廠商:產能轉移+政策扶持。中國臺灣受益于美日韓產能轉移和政府的 大力扶持,涌現出國巨、奇力新、美磊、美桀、禾伸堂、華新科等一批優秀的元 器件廠商。與美日韓廠商相比,臺系廠商的技術實力較弱,主要依靠規模經濟和 成本優勢取勝,臺廠因 MLCC 主要覆蓋中低檔產品領域,成為日系廠商產能結 構調整后的最大受益者。雖然日本的消費電子、家電等行業在上世紀 90 年代后受到美、韓、臺的沖 擊,但電子元器件行業卻能憑借堅固的技術壁壘立于不敗之地,形成了京瓷 (Kyocera)、村田(MuRata)、松下(Panasonic)、太陽誘電(Taiyo Yuden)、 TDK、富士通(Fujitsu)、日立(HITACHI )、興亞(KOA)、羅姆(Rohm) 等行業龍頭。究其原因,一方面,日本企業憑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不斷積累 的生產工藝,向上游材料技術延伸,深挖護城河。另一方面,依靠高精尖的下游 支撐,日企積極布局汽車電子、機器人、航空航天等高端領域,借助旺盛的產業 需求不斷將生產高端化、精細化。



          中國市場被動元件需求旺盛,國產化空間大。與臺灣地區類似,陸系廠商受 益于新一輪的全球產能轉移與政府的大力支持,不同的是,大陸在消費電子、汽 車電子、通信等領域擁有全球最大的市場,也因此成為備受矚目的新晉力量。

          1.4、 海外龍頭體量大,規模擴張形成平臺型公司

          海外龍頭元器件廠商均具有非常龐大的產品線,從不專注于某一產品。這是 因為不同元器件產品之間均具有相似性,所以當廠商在某種元器件領域積淀了較 強的實力之后,就可以憑借技術積累進行延伸,從而擴大自己的市場規模。從營收規模看,海外龍頭體量大。2021 年,村田實現營業收入 153.78 億美 元,占據被動元件龍頭地位。2021 年 TDK 營收 139.52 億美元,太陽誘電營收 28.39 億美元,國巨營收 38.15 億美元。

          2022Q1,海外龍頭公司交期基本持平,少部分產品交期上漲,價格趨勢基 本穩定。



          2、 電容:產值最高的被動元件

          電容器在三大被動元件中產值最高,主要可分為陶瓷電容、鋁電解電容、薄 膜電容、鉭電解電容四大類。由于具有耐高壓、高溫、體積小、容量范圍廣等優 勢, MLCC(片式多層陶瓷電容器)是目前用量最大的電容器。

          不同電容器由于性能不同,適用于不同的應用場景。(1)鋁電解電容由于 容量大、耐受度高,應用于通信設備,新能源車等領域。(2)鉭電解電容器漏 電量小、壽命長,可在要求高的電路中代替鋁電解電容,廣泛應用于軍事通信、 航空航天等領域,也應用于工業控制、影視設備等產品中。(3)薄膜電容器用 于新能源車、風電光伏、空調、冰箱、洗衣機、風扇、電源等。(4)MLCC 為 陶瓷電容器一種,體積小、可靠性高、耐高溫,廣泛應用于各種電子精密儀器。

          2.1、 MLCC 用量大、國產化空間寬

          陶瓷電容是最主要的電容產品類型,具有體積小、高頻特性好、壽命長、 電壓范圍大等優勢。陶瓷電容包括單層陶瓷電容、片式多層陶瓷電容(MLCC) 和引線式多層陶瓷電容。MLCC 因容量大、壽命高、耐高溫高壓、體積小、物美 價廉,成為主要的陶瓷電容。MLCC 體積超小且很薄,但內部卻是由陶瓷層和電 極層疊加而成的多層結構,需要生產廠商在材料、印刷、積層技術方面投入技術 力量。隨著以片狀多層陶瓷電容器為首的電子元器件的快速小型化發展,尺寸也發 生了如下變化:size (EIA) : 3216(1206)→2012(0805)→1608(0603)→1005(0402)→0603(0201)→0402(01 005)。其中,3216(1206)指 3.2mm×1.6mm(0.12 英寸×0.06 英寸)。



          MLCC 有三大用途。(1)儲能交換,主要是通過充放電過程來產生和釋放 電能,這種用途是依靠大容量 MLCC 來實現的。(2)通直流阻交流,可以在交 流電路中跟隨輸入信號的極性變化來進行充放電,從而使得連接電容兩端的電路表現出導通的狀態,而直流電路則被阻隔。(3)浪涌電壓的抑制作用,可以通 過電容的儲能作用去除短暫的浪涌脈沖信號,也可以吸收電壓起伏不定所產生的 多余能量。通過在電源電路中應用 ESR 和 ESL 低于電解電容器的多層陶瓷電容器,可 實現高可靠性和小型化。

          片狀多層陶瓷電容器普及過程中,“小型化”和“大容量化”發揮著重要的作 用。片狀多層陶瓷電容器通過介電體層的薄型化以及新型介電體材料的開發,穩 步實現小型化和大容量化。由此,片狀多層陶瓷電容器逐漸從率先普及的鋁電解 電容器、鉭電解電容器、薄膜電容器手中奪取市場,勢力范圍不斷擴大。

          MLCC 具有比較明顯的周期屬性

          MLCC 具有比較明顯的周期屬性,行業景氣度呈現周期性循環。MLCC 產品 價格、需求以及產能呈現周期性波動的特點,行業景氣度高峰期來臨時產品需求 上升,價格上漲,產能大幅度擴張。2013-2015 年是 MLCC 發展的低谷,日本多家廠商退出民用市場,村田 2016 年公告退出消費品市場。從 2017 年上半年開始,由于行業需求結構變化導致產 業龍頭產能轉移,引發原有領域產能出現缺口,被動元件供應趨緊,進而導致 MLCC價格一路上漲,這種價格上漲的態勢一直持續到了2018年上半年。從2018 年下半年開始,由于下游消費電子旺季需求不及預期,MLCC 價格開始下降,伴 隨手機/汽車需求不振,MLCC 價格持續低迷,行業去庫存,于 2019Q3 達到價 格市場低位,隨后開始反彈。2020 年 2 月由于新冠疫情影響,多數廠商停工, MLCC 市場經歷了一輪缺貨行情。

          隨著疫情好轉和技術革新,5G、汽車電子推動需求上漲,從 2020 年下半年 開始,MLCC 市場供應就已經比較吃緊,交貨周期持續拉長。村田制作所(Murata Manufacturing)的大部分產能已被汽車和手機客戶占用,交貨周期平均為 16周, 其中用于汽車的 MLCC 的交貨周期達到 5~6 個月。在全球晶圓產能持續緊缺的 大背景之下,2021 年初,村田福井廠因大雪停工數日、華新科東莞大朗廠失火、 AVX 馬來西亞檳城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停工 10 日等突發事件,更是讓全球 MLCC 供應問題雪上加霜。從 2021 年全年來看,一季度以漲價趨勢為主,二季 度部分元器件價格維持一季度趨勢繼續上行,三季度價格保持基本穩定。據 TrendForce 表示,第四季 MLCC 供應商訂單出貨比呈下滑狀態,消費性產品需 求走緩,ODM 廠持續受到芯片短缺、長短料與中國限電等問題影響,削弱客戶 拉貨動能。由于疫情反復,制造業復工進程緩慢,2022 年上半年疫情造成的生產短缺 口,ODM 廠難以在下半年填補。需求端,下半年旺季需求不旺,造成消費規 MLCC 需求滑落,市場庫存不斷攀高,TrendForce 集邦咨詢表示,各尺寸平均庫存水 位達 90 天以上,預估下半年消費規 MLCC 價格比上半年平均再降 3~6%。



          從交期趨勢來看,2018 年底-2019 年初是 MLCC 交期高峰,隨著主要廠商 擴產,供給量上升,交期逐漸下降,2021 年 9 月至 2022 年 1 月維持在 25 周左 右。

          MLCC 用量大、發展快

          MLCC 市場規模大。根據中國電子元件行業協會數據顯示,預計到 2025 年 全球 MLCC 市場將達到 1490 億元。截至 2020 年末,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 MLCC 市場,需求占比達到 40%。MLCC 是用量最大、發展最快的片式電子元件品種之一,持續受益于下游需 求高景氣、國產化潮。智能手機、通信設備以及汽車市場的景氣度將直接決定 MLCC 行業的市場需求,隨著 5G 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疊加智 能手機、物聯網、汽車電子等產業持續向好,我國電子元件行業將明顯受益。此 外,中美貿易摩擦背景下,國內終端廠商開始將供應鏈向國內轉移,將真正發揮 出下游帶動上游發展的作用,國產化將促進我國電子元件行業的持續發展。從 MLCC 各應用領域全球出貨量來看,2020 年 MLCC 約 59%需求來自移動 通信領域,約 15%來自 PC 和消費電子,這主要是因為通信和消費電子領域的創 新促使產品更新換代速度加快,對 MLCC 的需求始終保持較高的水平。另外, 近年來隨著汽車向智能化、電動化的方向發展,汽車領域逐漸成為 MLCC 一個 重要的需求來源,占比達到 7%。



          根據 Murata 數據,2021 年,1 輛汽車上搭載的 MLCC 約為 3000~5000 個,智能手機最新的高端機上使用的 MLCC 為 1000 個。Murata 預計至 2024 年,基站 MLCC 用量將達到 2019 年基站 MLCC 用量的 1.4 倍左右,助推 MLCC 行業加速發展。現代汽車可以稱為“MLCC的集合體”,今后汽車上搭載的MLCC 無論在種類和數量上都有可能進一步增加。例如,某個搭載了等級 2+自動駕駛 功能的電動汽車的高級車型中,MLCC 的使用數量已經達到了 1 萬個以上。

          國產化空間大

          MLCC 市場龍頭效應明顯,國產化空間巨大。2020 年,村田(Murata)、 三星電機(SEMCO)、國巨(YAGEO;含 kemet)占據前三銷售額,分別占全 球市場的 31%、19%、15%。大陸廠商占據份額較小,國產化空間巨大。

          我國 MLCC 行業供需十分不平衡,需要大量進口 MLCC 產品。根據中國海 關總署數據顯示,中國 MLCC 進口依賴度較高。2020 年,中國 MLCC 進口量為 3.08 萬億顆,出口量為 1.63 萬億顆,進口產品主要集中在中高端。因此,我國 MLCC 國產化空間巨大。當下全球科技競爭日趨激烈,國產 MLCC 廠商迎來關鍵 的國產化機遇期。國內公司風華高科、三環集團、火炬電子、鴻遠電子等均積極 擴產,未來國產 MLCC 將占領更多的市場份額。



          根據海關總署 MLCC 進口情況,以 2018 至 2020 年每年平均進口數量 2.6 萬億只測算,若替代 50%,國產化市場規模高達 1.3 萬億只。MLCC 產品具有較 大的市場空間。國內 MLCC 廠商新增多個擴產項目,達產后釋放大量產能。三環集團在 2020 年啟動 5G 通信用高品質 MLCC 項目,新增月產能 200 億只;2021 年建立高容 量系列多層片式陶瓷電容器擴產項目和深圳三環研發基地建設項目,新增月產能 250 億只。風華高科于 2021 年啟動祥和工業園高端電容基地建設項目,新增月 產 450 億只高端 MLCC。火炬電子于 2020 年開始研發小體積薄介質層陶瓷電容 器高技術,預計每年增產 84 億只小體積薄介質層陶瓷電容器。宏達電子于 2021 年開設微波電子元器件生產基地建設項目,公司稱項目達產后,預計每年新增陶 瓷電容器產能 20 億只。

          2.2、 薄膜電容受益新能源產業崛起

          薄膜電容器是以金屬箔為電極,將其與塑料薄膜從兩端重疊后,卷繞成圓筒 狀構造的電容器。薄膜電容器所用的介質薄膜材料主要為聚酯薄膜和聚丙烯薄 膜。聚酯薄膜主要用于生產直流電容器,適用于電子集成度較高的電子產品;聚 丙烯薄膜主要用于生產交流電容器,適用于電子、家電、通訊和電力電容器。

          薄膜電容器的典型特征為可靠性高,耐壓、耐沖擊力是它最大的特征。薄膜 電容器在安全性、耐壓能力、壽命上明顯優于鋁電解電容器。



          據電子元件行業協會統計, 2019 年我國薄膜電容器市場規模為 90.40 億 元,約占全球市場總產值的 60%以上,位居全球第一。2010 年至 2019 年,我 國薄膜電容器行業市場規模年復合增長率為 13%,估計 2020 年國內薄膜電容器 市場規模達到 102 億元左右。我國主要薄膜電容器的生產廠家有法拉電子、江 海股份和銅峰電子。

          根據 TTI 數據,除個別品類外,2022 年薄膜電容器交期基本穩定,交 貨周期為 30 周左右。

          新能源高景氣帶動薄膜電容需求高增長

          近幾年新能源行業風電、光伏、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崛起,為薄膜電容器創造 了全新的舞臺。薄膜電容器的典型特征為可靠性高,耐壓、耐沖擊力是它最大的 特點。由于新能源車、光伏、風電均需 AC/DC 的轉換、高低電壓的緩沖,其發 展大幅拉動了薄膜電容需求,市場從傳統的照明、家電逐漸向光伏、風電、新能 源車轉換。

          光伏、新能源車、風電用薄膜電容器市場規模預測:1. 新能源車薄膜電容需求測算:(1)根據 EVTank 數據及預測,2021 年全 球新能源汽車銷量為 670 萬輛,2025 年將達到 2240 萬輛,預測 2022-2025 年 新能源車市場穩定增長;(2)根據中汽協預測,2022 年全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將 達到為 550 萬輛,2025 年將超過 1000 萬輛,預測 2022-2025 年新能源車市場 穩定增長;(3)根據調研數據,我們估計 2021 年薄膜電容單車價值量為 290 元,隨著對產品容量、個數、耐壓性需求的提升,我們假設該價值量在未來四年 將每年提升 5%。2. 光伏薄膜電容需求測算:(1)根據 CPIA 預測數據,22-25 年全球光伏 新增裝機量分別為 195-240GW、220-275GW、245-300GW、270-330GW,取 中值作為預測值;(2)根據 CPIA 預測數據,22-25 年全國光伏新增裝機量分別 為 75-90GW、80-95GW、85-100GW、90-110GW,取中值作為預測值;(3) 根據調研數據,我們估計 2021 年每 GW 光伏(帶儲能功能)中薄膜電容器價值 量為 550 萬元/GW 左右,隨著對產品可靠性、耐壓性需求的提升,產品更新迭 代,我們假設該價值量在未來四年將每年提升 3%。3. 風電薄膜電容需求測算:(1)根據 GWEC 預測數據,2022-2025 年全 球風電新增裝機量約為 100.6/102.4/105.7/119.4GW;(2)根據 GWEC 預測數 據,2022-2025 年全國風電新增裝機量約為 50/53/57/60GW;(3)根據調研數 據,我們估計 2021 年每 GW 的風電薄膜電容價值量在 500 萬元左右,隨著對產 品可靠性、耐壓性需求的提升,我們假設該價值量在未來四年將每年提升 3%。

          2.3、 鋁電解電容應用廣泛

          鋁電解電容器指使用鋁氧化膜為電介質的電容器,由電極箔、電解液、電解 電容器紙等材料組成。鋁電解電容器主要作用為:通交流、阻直流,具有濾波、 消振、諧振、旁路、耦合和快速充放電等功能。與其他電容器相比,具有比容大、 耐壓高、“自愈”特性、性價比高等特點,廣泛應用于各類電子產品中。



          鋁電解電容器按電解質的形態不同可劃分為液態鋁電解電容器和固體鋁電 解電容器。液態鋁電解電容器按引出方式不同可劃分為引線式、焊片及焊針式、 螺栓式三種。按應用領域可將鋁電解電容器劃分為消費類鋁電解電容器和工業類 鋁電解電容器。消費類鋁電解電容器主要用于電視、音響、顯示器、計算機及空 調等消費類市場,工業類鋁電解電容器主要用于工業和通訊電源、專業變頻器、 數控和伺服系統、風力發電及汽車等工業領域。此外,還有軍用級鋁電解電容器。

          鋁電解電容器在高壓、大容量領域占據主導地位,具有獨特的優勢。鋁電解 電容的技術發展趨勢主要包括以下幾點:(1)縮小體積,扁平化;(2)低阻 抗、耐大紋波電流、長壽命化;(3)上限工作溫度提高,壽命提高等。

          由于 5G 通訊、手機快充、新能源、計算機設備等領域發展形勢良好,根據 艾華集團公告,2020 年全球鋁電解電容器市場規模約為 514.4 億元,同比增長 5.2%。由于中國市場的強勢增長,預計 2021 年全球鋁電解電容器市場規模將達 到 619.9 億元,同比增長 20.5%,至 2025 年將達 724.4 億元。

          從供給來看,2020 年以來電容交期逐年上升,部分品類交貨周期創歷史新 高。2022 年,引線型鋁電解電容器占全球鋁電解電容器消費量比例最高。垂直芯片鋁電解電容器(V-Chip)是 2022 年鋁電解電容器行業快速增長的一類,無 論從價值還是消費量來看,都是過去五年來增長幅度最大的品類。從近幾年的行業總體競爭格局來看,日本在鋁電解電容器行業一直處于全球 的領先水平,全球五大鋁電解電容器廠商有四家是日本廠商,分別是:Chemi-con、Nichicon、Rubycon 和 Panasonic。日本企業由于生產成本過 高,無法與中國大陸和中國臺灣地區以及韓國企業的低價產品競爭,已陸續關廠 或縮小生產規模,逐漸退出中低檔鋁電解電容器市場,專注于附加值較高的通訊 用 SMD 芯片型電容器及產業用高電容以及導電性高分子固態電解電容器市場的 發展。我國鋁電解電容器行業的迅速發展,大陸兩家龍頭鋁電解電容器企業(江 海股份、艾華集團)營業收入已超過了中國臺灣、韓國等企業,營收規模分別位 列全球第三、第五。



          2021 年受馬來西亞疫情影響,鋁電容廠尼吉康(Nichicon)、固態電容龍 頭松下(Panasonic)等國際大廠在馬來西亞所設工廠的生產受限,鋁電解電容 的供給進一步被壓縮。

          光伏、新能源車用鋁電解電容器市場規模預測:1. 光伏鋁電解電容需求測算:(1)根據 CPIA 預測數據,22-25 年全球光 伏新增裝機量分別為 195-240GW、220-275GW、245-300GW、270-330GW, 取中值作為預測值;(2)根據 CPIA 預測數據,22-25 年全國光伏新增裝機量分 別為 75-90GW、80-95GW、85-100GW、90-110GW,取中值作為預測值;(3) 根據調研數據,我們預計每 GW 光伏(帶儲能功能)中鋁電解電容器價值量 2021 年為 350 萬元/GW 左右,隨著下游對產品可靠性、耐壓性的提升,產品更新迭 代,我們假設該價值量在未來四年將每年提升 3%。2. 新能源車鋁電解電容需求測算:(1)根據 EVTank 數據及預測,2021 年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為 670 萬輛,2025 年將達到 2240 萬輛,預測 2022-2025 年新能源車市場穩定增長;(2)根據中汽協預測,2022 年全國新能源汽車銷量 將達到為 550 萬輛,2025 年將超過 1000 萬輛,預測 2022-2025 年新能源車市 場穩定增長;(3)根據調研數據,我們預計鋁電解電容器單車價值量 2021 年 為 140 元,隨著對產品容量、個數、耐壓性需求的提升,我們假設該價值量在 未來四年將每年提升 5%。

          3、 電感:定制化程度高,供給分散

          3.1、 電感具有定制化程度高的特點

          電感是一種能將電能通過磁通量的形式儲存起來的被動電子元件。電感的基 本原理是楞次定律。



          電感具有定制化生產的特點,主要起到篩選信號、過濾噪聲、穩定電流和抑 制電磁屏蔽等作用。電感具有較強的定制化特點,電流大小、電感量大小和工作 頻率這三大指標均會影響所需電感產品的規格。電流大小會影響所用線圈的粗 細,電感量的大小會影響繞制線圈的層數,工作頻率的高低會影響磁芯材料的選 擇。由于電感產品均會在特定電路中使用,所以無法進行標準化生產。

          電感根據用途可分為高頻電感、功率電感和 EMI 電感三種。高頻電感:主要應用于手機、無線路由器等產品的射頻電路中,從 100MHz 到 6GHz 都有應用。高頻電感在射頻電路中主要有以下幾種作用:①匹配 (Matching):與電容一起組成匹配網絡,消除器件與傳輸線之間的阻抗失配,減 小反射和損耗;②濾波(Filter):與電容一起組成 LC 濾波器,濾出一些不想要的 頻率成分,防止干擾器件工作;③隔離交流(Choke):在 PA 等有源射頻電路中, 將射頻信號與直流偏置和直流電源隔離;④諧振(Resonance):與電容一起構成 LC 振蕩電路,作為 VCO 的振蕩源;⑤巴侖(Balun):即平衡不平衡轉換,與電 容一起構成 LC 巴侖,實現單端射頻信號與差分信號之間的轉換。功率電感:主要作用為穩定電壓,常用的 DCDC 電路都要使用功率電感, 通過積累并釋放能量來保持連續的電流。功率電感大都是繞線電感,可以提高電 流。

          EMI 電感:也叫去耦電感、Choke,通常翻譯成扼流圈。去耦電感的作用是 濾除線路上的干擾,工程師主要用其來解決產品的輻射發射(RE)和傳導發射(CE) 的測試問題。EMI 電感通常結構比較簡單,大都是銅絲直接繞在鐵氧體環上。



          3.2、 電感應用廣泛,供給分散

          由于電感的原理十分基礎,所以電感在電子產品中的使用十分廣泛,幾乎所 有擁有電路的產品中均使用了電感。

          根據中國電子元件行業協會數據顯示,2020 年中國電感市場總銷售額為 279 億人民幣,預計 2025 年將達到 410 億元,市場年均復合增長率為 8%。從需求來看,電感下游應用領域廣泛,移動通信是電感應用占比最大的領域。按產值劃分,2020 年移動通信在電感用量的占比達到 35%,工業和基礎建設占比 達到 22%,電腦占比達到 20%,是排名前三的應用領域。

          由于電感具有定制化程度高的特點,供給較為分散,價格相對穩定。與電容 和電阻不同,電感市場的供給較為分散,廠商眾多。2019 年村田、TDK、太陽 誘電的電感銷售額占比是全球前三,市占率分別為 14%、14%、13%。



          4、 電阻:高生產工藝鑄就高壁壘

          4.1、 高要求的生產工藝鑄就電阻廠商高壁壘

          電阻在電路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電阻器由電阻體、骨架和引出端三部 分構成(實芯電阻器的電阻體與骨架合二為一),主要用于控制電壓和電流,起 到降壓、分壓、限流、隔離、濾波(與電容器配合)、匹配和信號幅度調節等作 用。

          電阻按阻值可以分為固定電阻、可調電阻、特種電阻,其中固定電阻占比最 大,固定電阻中片式電阻應用最廣泛。片式電阻按工藝可分為厚膜電阻和薄膜電 阻。厚膜是采用絲網印刷將電阻性材料淀積在絕緣基體(例如玻璃或氧化鋁陶瓷) 上,然后燒結形成。薄膜是在真空中采用蒸發和濺射等工藝將電阻性材料淀積在 絕緣基體工藝(真空鍍膜技術)制成。目前最常用的是厚膜電阻。

          片式電阻的生產較為困難,難點主要包括以下三點。(1)電阻材料淀積難 度高。無論是絲網印刷還是蒸發濺射,均要求電阻材料分布均勻、厚度小。(2) 對溫度控制要求高,在適度的溫度和時長下保證烘干、燒結的效果。(3)對精 度要求高,對電極、電阻材料、保護玻璃等各部分的印刷精度要求高,以保證電 阻值的準確。



          4.2、 片式電阻受益 5G、汽車電子發展,需求持續增長

          片式電阻主要應用于 5G 通信領域、汽車電子、PC 領域和家電類領域。(1) 5G 建設是新基建的核心內容,是近 5 年到 10 年我國刺激經濟最重要的抓手,該市 場對于小尺寸片式電阻器需求巨大。(2)受益于汽車工業電動化、智能化、網聯 化的發展趨勢,以及汽車電子在整車中的成本占比快速上升等多重利好因素,汽車 電子市場增長速度已遠遠超過整車市場。未來,隨著自動駕駛、無人駕駛技術及新 的信息化技術在汽車上的應用,汽車電子市場將會持續增長。(3)PC 市場已經較 為成熟,主要是規模成本的競爭。(4)家電行業近年來結合物聯網的快速發展向 智能化、網絡化、小型全貼片化的趨勢發展,同時為了達到國家新能效的要求,變 頻等新技術也廣泛應用到家電產品中,帶來了大功率片式電阻、高壓電阻、合金電 阻、抗硫化電阻及小尺寸電阻等需求。移動終端是片式電阻器的主要應用市場。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更高 性能和時尚已成為一種趨勢,移動終端的發展推動了片式電阻器的市場增長需求。2020 年全球片式電阻的年需求量約 41860 億只,即約 3500 億只/月。后續 5G 及物聯網、汽車電氣化應用將是片式電阻主要的增長點,其主要增長的規格為 01005、0201、0402、0603 等。隨著汽車電子、新能源、智能設備的發展,以及 5G、物聯網市場應用的不斷擴大,市場對片式電阻的剛性需求將日益突出,根據風 華高科公告,2023 年片式電阻將增長至 55716 億只/年,約 4659 億只/月。

          根據 TTI 數據, 2022 年電阻交期基本穩定,多數品類交貨周期為 20-30 周左右。

          全球電阻行業中,臺灣國巨占主導地位,內地企業以風華高科為代表。電阻 行業市場份額較為集中。根據華經情報網數據,2020 年全球電阻行業 CR3 為 47%,銷售額市場占有率排名首位的是臺灣國巨,市占率達 25%,其次為厚聲 及華新科,占比分別為 12%和 10%,其他企業的市場份額均在 10%以下。



          5、 被動元件市場龍頭效應明顯,大陸廠商 成后起之秀

          5.1、 被動元件的關鍵在于 Know-How,規模擴張成就 行業龍頭

          5.1.1 優質材料+定制設備+精細工藝,Know-How 積累成就高品質

          產品 電容、電阻、電感等元器件產品制造過程中的精益求精,需要長時間的 Know-How 積累才能制造出品質優良的產品。總體上來看,這樣的 Know-How 積累體現在材料、設備、工藝三個環節中。1. 好材料才有好產品。“好的電子產品需要好的元器件支持,而好的元器 件則需要好的材料來支持”,這是日本村田幾十年的堅持。材料是制造性能良好 產品的基礎,材料的微細度、均勻度、結團特點都會影響到產品的尺寸和性能, 所以只有好材料才能生產出好的產品。以 MLCC 為例,陶瓷“配方粉”由鈦酸鋇基礎粉和改性添加劑混合而成。首先,鈦酸鋇基礎粉對 MLCC 的性能十分重要,其制造需要滿足極高的微 細度和均勻度的要求。在各類制備方法中,水熱法在材料顆粒性質控制及其穩定 性、市場競爭力等方面較其他制備方式具備優勢,具體表現在:化學組成均勻、 顆粒形貌規整、顆粒粒徑從幾十納米到幾微米可調、大小均一、產品性質穩定, 是目前公認的符合 MLCC 發展要求的鈦酸鋇粉制備方法。目前只有日本的村田、 堺化學等可以大規模使用水熱法生產 MLCC 鈦酸鋇粉體,其中村田自用,堺化 學用于外銷。

          水熱法中的 Know-How 在于:1)水熱體系中影響鈦酸鋇性質的因素較多, 對于鈦酸鋇物相結構和顆粒性質的調控極其復雜,通常是鈦酸鋇的一種性質受多 個因素和工藝參數的影響,而且一個因素或參數又同時影響多種性質,它們互相 關聯、甚至互為矛盾,使鈦酸鋇顆粒性質的控制十分復雜和困難;2)水溶液、 尤其堿性溶液在高溫高壓下腐蝕性強,同時鈦酸鋇顆粒性質對反應溫度均勻性和 溶液狀態非常敏感,水熱反應設備不但要滿足反應溶液溫度和狀態均勻的要求, 還要耐腐蝕和磨損。其次,改性添加劑對 MLCC 性能同樣重要,改性添加劑包括稀土類元素, 例如釔、鈥、鏑等,以保證配方粉的絕緣性;另一部分添加劑,例如鎂、錳、釩、 鉻、鉬、鎢等,主要用以保證配方粉的溫度穩定性和可靠性。這些添加劑必須與 鈦酸鋇粉形成均勻的分布,以控制電介質陶瓷材料在燒結過程中的微觀結構及電 氣特征。



          2. 設備需要企業自身的定制化改造。由于各個廠商對于材料、工藝的理解 不盡相同,但設備廠商的設備確是標準化的產品,這就需要各個元器件廠商對設 備進行適合自己的改造。以 MLCC 為例,MLCC 生產流程中的最關鍵設備是流延機。流延成型的具體 工藝過程是將陶瓷粉體與各種添加劑(粘結劑、增塑劑、分散劑等)在溶劑中混 合,形成均勾穩定的裝料。成型時眾料從料槽流至基帶之上,通過刮刀與基帶的 相對運動形成濕帶,厚度由刮刀與基帶的距離控制。將濕膜片連同基帶一起送入 供干室,在溶劑蒸發過程中,具有一定強度和柔韌性的素片通過粘結劑的成膜作 用將陶瓷顆粒粘結在一起而形成,干燥的素片連同基帶一起從基帶上脫離卷軸待 用,然后可按所需形狀打孔、沖片或切割,最后經過燒結得到成品。MLCC 廠商一般會根據自己掌握的 Know-How,來對流延機進行改造,以 得到更好的效果。在擠壓機部分,廠商會自行改造裝置,以便更為精確地調節擠 壓機的壓力,得到更薄的介質;在刮刀環節,使用氣刀替代機械刀具,可以達到 更好的均勻度,但氣刀的位置、風速和真空度也需要得到精確的控制,風量過小 會使厚度太大,角度不正確會使薄膜表面產生氣泡;在流延輥上發生的冷卻環節 會影響薄膜的均勻度,所以會把流延輥、冷卻輥設計為夾套式,冷卻水的交叉流 動減少了輥筒表面溫差,保證了塑料薄膜冷卻均勻。

          3. 工藝的精益求精來自 Know-How 的積累。在使用了好材料和定制化設備 之后,還需要在具體的工藝不斷嘗試和積累,才能得到更好的工藝。以 MLCC 為例,在多層共燒環節,是將排膠后的產品放入高溫燒結爐內, 設定曲線進行更高溫度的燒結,使生坯燒結成瓷,形成具有一定強度及硬度的瓷 體。在這個過程中,不可避免地要解決不同收縮率的陶瓷介質和內電極金屬如何 在高溫燒成后不會分層、開裂,即陶瓷粉料和金屬電極共燒問題。共燒技術就是 解決這一難題的關鍵技術,掌握好的共燒技術可以生產出更薄介質(2μm 以下)、 更高層數(1000 層以上)的 MLCC。當前日本公司在 MLCC 燒結專用設備技術方 面領先于其它各國,不僅有各式氮氣氛窯爐(鐘罩爐和隧道爐),而且在設備自動 化、精度方面有明顯的優勢。



          綜上,(1)在材料環節,材料的生產工藝、配方、性能都難以事先確定, 必須在實際的生產環節不斷嘗試、不斷改進,這個過程需要很長的時間積累,也 需要精益求精的心態不斷改進,從而使得材料的性能不斷進步。村田在陶瓷材料、 射頻材料方面技術實力強大;京瓷持續專注于陶瓷材料,成為全球龍頭;TDK 則是磁性材料方面的專家。(2)在設備環節,由于標準化設備不滿足企業的個 性化需求,所以需要企業根據自己對材料和工藝的理解去改造設備。設備改造的 方案也不是可以事先確定好的,需要工人在嘗試的過程中不斷改進,這也需要很 長的時間和精益求精的心態。村田、京瓷、TDK 均普遍采用自研設備,并不對 外申請專利,以避免通過專利泄露自己的設計。(3)在工藝環節,大量制造方 法和精度控制等都不是可以通過理論提前規劃得到的,只能是在實際運用過程中 不斷嘗試不斷改進,通過漸進式的進步來達到更好的效果。日本龍頭公司在各自 領域均積累多年,對每個環節的良率和品質控制均爐火純青,所以才能做出最高 品質的產品。總體來說,在材料、設備、工藝這三個最關鍵的環節,都是需要大 量嘗試和改進,需要不斷的摸索。

          5.1.2 橫向拓展+縱向深化,規模擴張確保營收持續增長

          日本龍頭元器件廠商均具有非常龐大的產品線,從不專注于某一產品。這是 因為不同元器件產品之間均具有相似性,所以當廠商在某種元器件領域積淀了較 強的實力之后,就可以憑借技術積累進行延伸,從而擴大自己的市場規模。第一種延伸是橫向擴張,從單一產品向更多產品擴展。盡管不同元器件在原 理上具有很大的差異,但是在制造上都是相似的,都主要包括材料、設備和工藝三個主要技術難點。所以當廠商在某個領域具有很強的實力之后,就可以基于這 種技術能力進入更多的產品,從而實現市場規模的擴大。例如對于村田而言,在掌握了陶瓷電容器的技術之后,就可以向具有相似技 術特點的濾波器、石英晶體、電阻器等領域擴張;京瓷則是基于自己對于電子陶 瓷的深刻理解,向下游的半導體、汽車、工業等多領域擴張;TDK 則是專注于 磁性材料領域,從鐵氧體磁芯向電感、電容、磁帶、磁頭等多領域延伸。

          第二種延伸是縱向深化,從元器件向解決方案延伸。這是因為當廠商擁有多 種產品線之后,就可以把這些產品組合成解決方案推廣給客戶,增強客戶的黏性, 同時也符合電子產業輕薄化的發展趨勢。例如村田就基于自己在射頻濾波器領域的積累,推出射頻前端模組解決方 案,契合了下游客戶在 5G 時代對于輕薄和高度集成的需求;京瓷則從電子陶瓷 產品向通信模組領域前進;TDK 則是從鐵氧體磁性材料向光盤、磁帶等下游領 域擴張。通過橫向擴張和縱向深化,元器件企業在保證技術實力的前提下實現了規模 的大幅擴張,保證了自己的持續增長,這也是日本元器件行業存在眾多巨頭公司 的原因。

          5.2、 大陸廠商加速成長

          2011~2021 年,大陸主要被動元件廠商收入不斷攀升,除短期受外部不利 因素影響外,整體呈加速增長的態勢。



          龍頭被動元件廠商自上市起股價均有較大漲幅。2020 年至今,法拉電子上 漲 229.56%,江海股份上漲 203.23%,中瓷電子上漲 692.98%。

          6、 投資分析

          6.1、 三環集團:垂直一體化鑄造核心能力,國產化空間 廣闊

          高技術+低成本+好管理,垂直一體化式構建公司護城河。三環集團是一家 先進材料企業,掌握了粉體配置核心技術,這是公司區別于其他結構陶瓷廠商的 關鍵。公司立足于材料,并掌握了成型、燒結、后加工、設備等各個環節的核心 技術,實現了高端垂直一體化,從而保證了技術創新和成本管控,構建了寬且深 的護城河。公司憑借高技術+低成本+好管理,不斷拓展新產品線,實現了滾雪 球式產品擴張。2022H1,公司實現營業收入 28.94 億元,同比增長 0.6%;實現 歸母凈利潤 9.39 億元,同比下降 12.9%。以電子陶瓷為基礎,公司產品線不斷拓展。公司具有 50 年電子陶瓷生產經 驗,主導產品從最初的單一電阻發展成為目前以光纖陶瓷插芯及套筒、陶瓷封裝 基座、MLCC、陶瓷基片和手機外觀件等產品為主的多元化的產品結構,其中光 纖連接器陶瓷插芯、氧化鋁陶瓷基板、電阻器用陶瓷基體等產銷量均居全球前列。(1)作為光連接關鍵器件,公司光纖插芯產品受益 5G 通信建設帶來的需求量 大幅增長,業務保持高增長;(2)公司 PKG 陶瓷封裝基座打破國外壟斷,受益 國產化及高端元器件用產品空間巨大,份額有望進一步提升;(3)公司是我國 主要陶瓷基片生產企業之一,具有突出的市場地位,產品理化指標和使用性能均 達到國際同類產品先進水平。

          陶瓷基片大光板業務進展良好,新能源應用前景廣闊。大光板即“大尺寸無 刻糟陶瓷基板”,是大功率 lGBT、高絕緣要求半導體器件封裝、大功率 LED 燈 和 UV 燈及厚膜集成電路板用襯底板。隨著新一代半導體在新能源終端的應用, 特別是光伏產業、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有率的提高,大光板業務應用量將不斷增加, 市場前景廣闊,成為公司陶瓷基片的新市場亮點。



          6.2、 風華高科:國內 MLCC 龍頭,募資擴產進一步提升 競爭力

          三十余年專注元器件行業鑄就國內 MLCC 龍頭。公司成立于 1984 年,并于 1996 年上市。公司具有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是目前國內片式無源元件行業規模 較大、元件產品系列生產配套齊全、國際競爭力較強的電子元件企業。公司產品 廣泛應用于包括消費電子、通訊、計算機及智能終端、汽車電子、電力及工業控 制、醫療等領域。受 MLCC 短期周期下行影響,2022H1 公司實現營收 21.18 億 元,同比-21.5%;歸母凈利潤 3.68 億元,同比-27.2%。緊跟市場變化,調整高端電容建設項目實施進度。2022 年 8 月 19 號,公 司發布公告,募集投產項目祥和一期所規劃的新增月產 50 億只 MLCC 已達產。公司結合市場變化及項目實際情況,對項目的整體實施進度進行了調整,前期建 設優先大幅提升高容、車規及工控等 MLCC 高端市場應用領域的產品比重,應 對高端市場應用領域強勁的需求。

          下游需求高景氣,公司主業持續受益。隨著 5G、汽車電動化和智能化、工 控自動化、物聯網等下游市場應用需求的增加,電子元器件應用需求量仍保持增 長。公司在持續穩固和拓展家電應用領域市場的基礎上,重點聚焦包括高容、高 可靠性產品在高端應用市場的拓展,包括通訊領域、5G 基站、汽車電子、新能 源、大型服務器等應用領域,01005 產品目前已成功進入封裝和可穿戴市場。剝離邊緣業務,聚焦主業。(1)2022 年 8 月公司發布公告,擬以協議轉 讓的方式,將所持廣東風華芯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99.88%股權以 2.7 億元轉讓 給佛山市國星光電股份有限公司,本次交易構成關聯交易。風華芯電主營業務為 半導體分立器件及集成電路,與風華高科協同性較低。(2)2021 年,公司通過 公開掛牌方式引入戰略投資者對奈電軟性科技電子(珠海)有限公司增資擴股,以 剝離電路板業務。公司通過剝離邊緣業務,進一步集中優勢資源做強被動電子元 件主業。



          6.3、 法拉電子:光伏、新能源車高速增長,薄膜電容龍 頭持續受益

          公司為薄膜電容龍頭。公司是國內專業從事薄膜電容器研發、生產與銷售的 主要企業之一,薄膜電容器規模位列中國第一、全球前三。薄膜電容器廣泛應用 于家電、通訊、電網、軌道交通、工業控制、照明和新能源等多個行業,光伏、 新能源車需求的高速增長,將有力推動薄膜電容器行業的發展。2022H1 公司實 現營收 17.63 億元,同比+37.46%;歸母凈利潤 4.32 億元,同比+18.82%。公司 2021 年的營業總收入為 28.11 億元,同比增長 48.66%,歸母凈利潤 為8.31億元,同比增長49.51%,扣非歸母凈利潤為7.35億元,同比增長51.01%, 毛利率為 42.14%,凈利率為 30.04%。公司 2021 年總營收中,下游為新能源車的占比約為 27%,風電光伏占比約 為 31%,下游景氣度高,有利于推動公司業績持續穩健增長。

          公司作為薄膜電容龍頭將充分受益下游高景氣。公司下游結構已經成功完成 從傳統照明、家電向光伏、風電、新能源車新應用領域的轉換,21 年公司收入 中,新能源車、光伏風電占比分別為 27%、31%,公司將充分受益下游高景氣。22Q1 新能源車和光伏收入分別增長 110%和 70%;收入中,新能源車、光伏、 風電、工控分別占比 33-34%、25%、5%、25%。



          6.4、 江海股份:國內鋁電解電容龍頭,鋁電解電容+薄 膜電容+超級電容多線布局

          國內鋁電解電容器龍頭。公司成立于 1958 年,自 1970 年開始生產鋁電解 電容器,至今已有五十余年歷史,底蘊深厚。下游新能源、汽車充電樁領域需求 強勁,新興市場(5G、醫療)和用戶紛紛涌現。公司投資建設湖北海成小型電 容器項目,截至 2020 年底已投入 2.7 億元,形成 4.5 億元產出的能力。2022H1 公司實現營收 21.70 億元,同比+30.33%;歸母凈利潤 2.99 億元,同比+46.39%。公司 2021 年的營業總收入為 35.50 億元,同比增長 34.71%;歸母凈利潤 為4.35億元,同比增長16.66%;扣非歸母凈利潤為4.12億元,同比增長42.06%;毛利率為 25.93%,凈利率為 12.35%。鋁電解電容是公司主要收入來源。公司 2021 年鋁電解電容業務營業收入為 28.47 億元,在總營收中的占比約為 80.2%;超級電容營業收入為 2.4 億元,在 總營收中的占比約為 6.8%;薄膜電容營業收入為 2.24 億元,在總營收中的占比 約為 6.3%。

          薄膜電容、超級電容業務快速發展。公司薄膜電容器的研發生產起步于 2011 年,已在許多應用領域得到用戶的認證并批量銷售,與美國基美合作,車載薄膜 電容進展良好,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公司另一個戰略發展的產品是超級電容器, 被認為是 21 世紀理想的環保型儲能器件之一,應用廣泛。公司鋰離子超級電容 器的技術性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公司子公司優普電子從基礎管理入手,以大客 戶、項目化為抓手,穩步推進成本控制、品質管控。產品向上游延伸,縱向深化構建護城河。化成箔、腐蝕箔是鋁電解電容器使 用的主要材料,是公司產業鏈延伸發展的產品,其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電容器的性 能和成本,主要性能指標達到國內先進水平,銷售以內部配套為主,外銷比重逐 年提高。基于“材料好電容器才好”的初心,公司積極布局三大電容器用關鍵材 料的技術工藝研究攻關和產業化,延伸了電容器產業鏈,有效地保障了材料性能、 品質和供給,有力地提高了電容器市場競爭力,形成產業鏈優勢。2021 年,公 司化成箔和腐蝕箔的生產量分別為 1453 萬平方米和 954 萬平方米,同比分別增 長 23%和 3%。



          6.5、 艾華集團:國內消費類鋁電解電容龍頭,工控產品 加速放量

          艾華集團是中國鋁電解電容器規模最大的企業,消費類鋁電解電容龍頭。公 司產品包括鋁電解電容、上游腐蝕箔、化成箔,縱向一體化確保了公司鋁電解用 鋁箔原材料的供應。經歷 37 年的發展,公司對產品、行業與市場理解深入,并 在近些年積累了與世界接軌的經驗,艾華已經成為電容器行業中具有國際先進水 平的中國公司。艾華集團 2021 年鋁電解電容器產能超過 150 億支,生產訂單較 2020 年呈現強增長趨勢。2022H1 公司實現營收 17.8 億元,同比增長 17.55%;歸母凈利潤 2.38 億元,同比增長 2.50%。公司 2021 年的營業總收入為 32.34 億元,同比增長 28.51%,歸母凈利潤 為 4.87 億元,同比增長 28.05%。毛利率為 29.6%,凈利率為 15.15%。公司 2021 年消費電子類電源業務營業收入為 16.72 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 重為 52%;照明及控制類業務營業收入為 7.04 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為 22%;工業控制類業務營業收入為 7.04 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為 22%。

          鋁電解電容市場增量大,國產滲透率提升利好國內龍頭。根據中國電子元件 行業協會信息中心的數據,2021 年全球鋁電解電容器需求量約為 1510 億只, 同比增長 14.7%,到 2025 年將達 1730 億只,2020-2025 年五年平均增長率約 為 5.6%,國內電容器制造行業經過幾十年的不斷精進努力,在這些年取得了突 破性發展。主要核心原材料和生產設備的持續國產化,讓國內企業的優勢進一步 凸顯,鋁電解電容器國產化滲透率出現高速增長。緊扣新興市場的發展機遇,公司切入光伏、車載新市場。隨著國家新基建、 新能源發展戰略的布局,下游行業迎來了光伏逆變器、5G 基站設備、數據中心 建設等市場的迅猛發展。公司緊扣新興市場的發展機遇,2021 年順利進入光伏 市場全球頭部企業供應鏈,形成了在車載、工控、照明、充電等領域全面布局的 良好態勢。業務的橫向拓展與縱向深化,使公司積累了更全面的產品經驗。



          6.6、 潔美科技:以電子薄型載帶為基礎,不斷拓展新業 務

          公司為薄型載帶龍頭企業。公司主營業務為電子元器件薄型載帶的研發、生 產和銷售,產品主要包括紙質載帶、膠帶、塑料載帶、轉移膠帶(離型膜)等系 列產品。公司在電子信息行業已經深耕多年,主要產品紙質載帶實現了產業鏈高 度一體化,競爭優勢明顯,基本已經完成了國產化的進程,目前市占率全球第一。2022H1 公司實現營收 7.12 億元,同比-26.92%;歸母凈利潤 1.1 億元,同比 -50.77%。公司 2021 年的營業總收入為 18.61 億元,同比增長 30.58%;歸母凈利潤 為3.89億元,同比增長34.47%;扣非歸母凈利潤為3.80億元,同比增長36.04%;毛利率為 38.27%,凈利率為 20.90%。公司 2021 年紙質載帶業務營業收入為 13.35 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為 72%;膠帶業務營業收入為 2.66 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為 14%;塑料載帶業 務營業收入為 1.14 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為 6%;離型膜業務營業收入為 1.12 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為 6%。

          傳統業務優勢明顯,產能不斷擴張。據公司 2022 年 2 月披露,為匹配下游 客戶的大規模擴產,公司紙質載帶進行產線的技術提升,原有產線產能 2 萬噸/ 年提升到 2.88 萬噸/年,自產總產能達到 9.12 萬噸/年,預計新產線投產后將新 增 2.88 萬噸/年,屆時自產總產能達 12 萬噸/年。膠帶 2021 年從 220 萬卷產能 擴產到 420 萬卷,后續產能逐漸釋放,是今年新增長點之一。塑料載帶目前有 產線 60 條,2022 年計劃新增產線 15 條,新產線側重于使用更適合生產半導體 載帶的設備。募集資金拓展新業務,豐富產品類型。公司募集資金投資年產 36,000 噸光 學級 BOPET 膜、年產 6,000 噸 CPP 保護膜生產項目。光學級 BOPET 膜主要用 于生產 MLCC、偏光片用離型膜等,將受益于 MLCC 需求增長;CPP 流延膜主 要應用于鋁塑膜、增亮膜和 ITO 導電膜制程,受益于新能源應用需求持續增長。項目 2021 年 9 月已批量出貨。



          6.7、 麥捷科技:國產化先行者,電感+濾波器業務高速 發展

          公司概況

          聚焦磁性元器件及射頻產業,電感、濾波器業務高速發展。公司目前主要業 務按產品板塊分為電子元器件及 LCM 液晶顯示模組兩大類。公司電子元器件重 點圍繞 5G 應用以及汽車電子進行布局與突破,電感及濾波器業務快速成長。LCM 液晶顯示模組業務上,星源電子營收持續增長,公司在中尺寸 LCM 模組上目前 處在國內較為領先的地位。公司募集資金投資電感及濾波器擴產項目,未來有望 持續擴大銷售規模。2022H1 公司實現營收 15.92 億元,同比-3.45%;歸母凈利 潤 0.90 億元,同比-35.39%。

          公司 2021 年的營業總收入為 33.18 億元,同比增長 42.47%;歸母凈利潤 為 3.04 億元,同比增長 752.03%;扣非歸母凈利潤為 2.64 億元,同比增長 6158.80%;毛利率為 21.06%,凈利率為 9.52%。公司 2021 年 LCM 液晶顯示模組業務營業收入為 19.08 億元,總營收中的 占比約為 57.5%;電子元器件業務營業收入為 14.08 億元,總營收中的占比約 為 42.4%。

          國產電感龍頭,受益下游高景氣。隨著消費者對手機等數碼產品的要求提高, 國內外市場對電感器件的需求在不斷提升。近年來公司逐步完善和擴充產能及銷 售渠道,市場占比有明顯提升,已經成為國產電感廠商中的龍頭企業。根據中國 電子元件行業協會數據顯示,2020 年中國電感市場總銷售額為 279 億人民幣,預 計 2025 年將達到 410 億元,市場年均復合增長率為 8%。受益于 5G 及汽車電子 的高景氣,電感業務有望快速成長。LTCC、SAM 均已量產,射頻濾波器迎國產化機遇。射頻前端市場高速增長, 根據 QYR Electronics Research Center 預測,全球射頻濾波器市場規模預計 2023 年將達到 219.1 億美元。現階段射頻前端市場仍由美日巨頭壟斷,短期內 這一態勢仍將維持。國內企業在射頻器件方面相較而言仍處于初級階段,借助本 次 5G 建設與推廣浪潮,國內射頻產業迎來發展良機。公司經過精心布局,已經 同時量產 LTCC 濾波器與 SAW 濾波器并導入主流客戶,未來有望持續擴大銷售 規模,鞏固市場地位。

          以金之川為載體全方位加速布局汽車電子業務。公司以子公司金之川為載 體,全方位加速布局汽車電子業務的進程,提升自身在該領域的自主創新能力及 必需產能,投資實施汽車電子研發生產項目,以達到穩定供應匯川技術、英博爾、 威邁斯、麥格米特等知名車載電子部件廠商的戰略目的。2021 年,金之川實現 銷售收入 4.27 億元,同比增長 19.24%;凈利潤 3882 萬元,同比增長 15.65%。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信息,請參閱報告原文。)

          獲取精品報告請登錄【未來智庫官網】www.vzkoo.com。
          立即登錄請點擊下方“閱讀原文”。


          Copyright © 2021.Company 元宇宙YITB.COM All rights reserved.元宇宙YITB.COM

        1. <dfn id="njlhd"></dfn><source id="njlhd"></source>

          <source id="njlhd"></source>

            <dfn id="njlhd"><video id="njlhd"></video></dfn>
            <source id="njlhd"><address id="njlhd"><sup id="njlhd"></sup></address></source>

            <b id="njlhd"><small id="njlhd"></small></b>
              <tt id="njlhd"></tt>

                <video id="njlhd"><address id="njlhd"><kbd id="njlhd"></kbd></address></video>
              1. 4438xx亚洲最大五色丁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