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出品方/作者:華創證券,鄭辰、李嬋娟)
2019 年 7 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治理高值醫用耗材改革方案》的通知,為高耗集 采拉開序幕。近年來,我國高值醫用耗材行業得到較快發展,水平不斷提升,技術明顯 進步,但同時也出現了價格虛高、過度使用等問題。為全面深入治理高值醫用耗材,規 范醫療服務行為,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在此背景下《治理高值醫用耗材改革方案》 出臺。
(一)冠脈支架是第一個全國集采的高值耗材,具有借鑒意義
集采進度:2020 年 10 月 16 日,國家組織高值醫用耗材聯合采購辦公室發布《國家組織 冠脈支架集中帶量采購文件》(國耗聯采字〔2020〕1 號)。2020 年 11 月 5 日,國家組織 冠脈支架集中帶量采購結果在天津開標。采購產品:本次集中帶量采購品種范圍為獲得中國醫療器械注冊證的上市冠狀動脈藥物 洗脫支架系統,材質為鈷鉻合金或鉑鉻合金,載藥種類為雷帕霉素及其衍生物。同一注 冊證包含的所有規格型號作為一個采購單元。采購量:首年意向采購總量為 107.5 萬個,由聯盟地區各醫療機構報送采購總需求的 80% 累加得出。
降價幅度和收益預估:支架價格從均價 1.3 萬元下降至中位價格 700 元左右,最低報價 僅 469 元。與 2019 年相比,相同企業的相同產品平均降價 93%,國內產品平均降價 92%, 進口產品平均降價 95%。按意向采購量計算,預計節約 109 億元。采購周期:2 年,自中選結果實際執行日起計算(2021 年 1 月到 2023 年 1 月)。在采購 周期內,每年簽訂采購協議。續簽采購協議時,協議采購量原則上不少于該中選產品上 年協議采購量。采購周期內醫療機構完成當年協議采購量,超出協議采購量的部分,中 選企業仍需按中選價格進行供應,直至采購周期屆滿。中標情況:8 家企業共 10 款產品中標,中標的有 6 家國內企業(微創醫療、樂普醫療、 山東吉威、金瑞凱利、易生科技、萬瑞飛鴻)和 2 家進口企業(波士頓科學、美敦力)。
產生的結果:1)生產、配送與使用方對集采模式的變化尚在磨合中,供應鏈上各相關方 的銜接仍在相互適應中,也使個別型號支架出現臨時性緊缺。2)冠脈支架降價后,藥物 球囊雖然使用總量不大,但增長速度很快。3)手術配套費漲價。比如一次血管內超聲 (IVUS)要 1-2 萬,大部分不在醫保的覆蓋范圍。一些非疑難雜癥患者,不必被安排做 血管內超聲。相關上市公司情況:1)樂普醫療:有一款產品中選,中選價格為 645 元。隨著國家組織 冠脈支架集中帶量采購的實施,21 年傳統金屬藥物支架經營業務收入顯著下降。22H1 從收入結構占比看,國采下傳統金屬藥物支架收入顯著下降至冠脈總營業收入占比 12%。2)微創醫療:有兩款產品中選,中選價格分別為 750 元與 590 元。21 年全年,受冠脈 支架集采帶來的價格下降影響,微創醫療心血管業務收入下降 10%。3)藍帆醫療:最低 價入圍的是藍帆醫療旗下的山東吉威,中選價格 469 元,降幅達 96%。公司藥物支架產 品心躍(EXCROSSAL)的終端價格和出廠價格均有大幅下降。受新冠疫情和集采影響。20 年和 21 年公司心腦血管業務盈利性驟降,但從 2022H1 心腦血管業務營收相比去年同 期實現增長。
(二)冠脈支架接續采購,價格有所回升
集采進度:國家組織冠脈支架集中帶量采購協議期將于 2023 年 1 月到期,因此國家開展 了冠脈支架接續采購。2022 年 9 月,《國家組織冠脈支架集中帶量采購協議期滿后接續 采購公告(第 1 號)》發布。2022 年 11 月,國家組織冠脈支架集中帶量采購協議期滿后 接續采購擬中選結果公示。2022 年 12 月,《關于公布國家組織冠脈支架集中帶量采購協 議期滿后接續采購中選結果的通知》發布。采購產品:本次集中帶量采購產品為獲得中國醫療器械注冊證的上市冠狀動脈藥物洗脫 支架系統,材質為鈷鉻合金或鉑鉻合金,載藥種類為雷帕霉素及其衍生物。采購量:首年采購量按照參加本次接續采購的每一家醫療機構報送的采購需求量加總得 出,首年采購需求總量為 186.5 萬個。醫院報量更積極,與兩年前相比,支架需求量增 加了 70%,帶量采購比例提高到 95%(2020 年標外市場有 20%)。
采購周期:3 年,以聯盟各地區中選結果實際執行日起計算,每年簽訂采購協議。續簽 采購協議時,由醫療機構參考上年度臨床實際使用情況、企業供應情況等因素填報需求 量。原則上填報總量不得低于上年實際采購量的 95%,對同一中選企業填報的需求量不 低于該中選企業上年協議采購量的 90%,允許需求量在同一企業不同產品間調整。降價幅度:平均中選支架價格 770 元左右,加上伴隨服務費,終端價格區間在 730 元至 848 元。從中標價格來看,在首次集采的基礎上有了明顯的上漲。本次共有 14 個產品中 選,包括 6 個 A 類、4 個 B 類、4 個 C 類,對于其中的首輪集采中選產品,A 類、B 類、 C 類的平均提價幅度分別為 21.01%、42.36%、18.87%。中標情況:共 10 家企業的 14 個產品中標。中標的 10 家企業中,除首次已中標的 8 家企 業外,賽諾醫療和雅培為新增中選企業。市場主流玩家已經基本全員入局。與上一輪集 采相比,本次接續采購中選價格總體保持平穩。相關上市公司情況:吉威醫療(藍帆醫療子公司)的支架產品 Excrossal 續標價格為 824 元,價格上漲幅度達 75.7%;樂普醫療的支架產品續標提價 31.5%,中選價格為 848 元;微創醫療的兩款支架產品分別提價 23.7%和 6.7%,續標價格分別為 730 元和 800 元。波 科國際、美敦力等跨國企業的支架產品續標價格也較首次集采提升 9%~24%不等。
雖然創傷并沒有國家集采,但地方聯盟集采的范圍幾乎覆蓋全國。地方聯盟集采主要有:河南等 12 省聯盟集采、京津冀“3+N”聯盟集采等。
(一)河南等 12 省聯盟集采
集采進度:21 年 5 月,河南省醫保局發布《骨科創傷類醫用耗材聯合帶量采購文件》(編 號:GCLH-HD2021-1)。21 年 7 月,河南省公布了骨科創傷類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擬中選結果。21 年 9 月,河南省醫保局發布了《關于執行十二省(區、市)骨科創傷類醫 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中選結果的通知》。采購產品:本次集中帶量采購品種為接骨板及配套螺釘、髓內釘及配件、中空(空心) 螺釘等醫用耗材。接骨板與配套螺釘組成系統,接骨板系統包括普通接骨板系統和鎖定 加壓接骨板系統(含萬向),髓內釘與其配件組成系統,成套使用。采購量:此次集采十二省聯盟醫療機構報送的需求量近 97 萬套,其中,國產需求量 93.56 萬套,進口需求量 3.2 萬套。
降價幅度:最終中選產品平均降幅達 88.65%,最高降幅達 95.78%。其中,普通接骨板系 統價格從平均 4683 元左右降至 606 元左右;鎖定(萬向)加壓接骨板系統價格從平均 9360 元左右降至 987 元左右;髓內釘系統價格從平均 11687 元左右降至 1271 元左右。預計可 節約近 80 億元費用。采購周期:采購周期自 2021 年 11 月 1 日至 2022 年 10 月 31 日。到期后可根據采購和供 應等實際情況延長采購期限。采購周期內醫療機構完成協議采購量后,超出協議采購量 的部分,中選企業仍應按中選價格進行供應,直至采購周期屆滿。中標情況:71 家企業的 20751 個產品中選。
(二)京津冀“3+N”聯盟集采
集采進度:22 年 1 月,天津市醫保局發布《京津冀“3+N”聯盟骨科創傷類醫用耗材帶 量聯動采購和使用工作方案》(征求意見稿)。22 年 2 月,《京津冀“3+N”聯盟骨科創傷 類醫用耗材帶量聯動采購和使用工作方案》發布。22 年 3 月,京津冀“3+N”共 17 個省 級組成采購聯盟的骨科創傷類醫用耗材集采中標結果公告。采購產品:本次集中帶量采購品種為接骨板及配套螺釘、髓內釘及配件、中空(空心) 螺釘等骨科創傷類醫用耗材。接骨板與配套螺釘組成系統,髓內釘與其配件組成系統, 共分為普通接骨板系統、鎖定加壓接骨板系統(含萬向)和髓內釘系統三個采購包。采 購包一為普通接骨板系統。采購包二為鎖定加壓接骨板系統(含萬向)。采購包三為髓內 釘系統。采購量:聯盟地區協議采購總量 108.57 萬套。
降價幅度:在河南聯盟中選的產品,以其在河南聯盟公布的中選后供應產品清單中公布 的中選價格為供應價格上限。平均降幅為 83.48%。普通接骨板系統中選產品平均價為 640.99 元/套,鎖定加壓接骨板系統(含萬向)中選產品平均價為 907.48 元/套,髓內釘 系統中選產品平均價為 1117.30 元/套。采購周期:1 年,中選結果實際執行日由聯盟地區確定。到期后聯盟各地區可根據采購 和供應等實際情況延長采購期限。中標情況:89 家企業的 20026 個產品中選。相關上市公司情況:1)三友醫療:創傷產品升級調整完成,聯盟集采以相對高價中標, 后續有望獲取更多市場份額。2)大博醫療:2022 年上半年,各省開始逐步執行骨科創 傷類耗材和關節類耗材集采后價格,骨科創傷類產品因集采影響毛利率下降 3.66%,營 收同比下降 23.18%。
集采進度:21 年 6 月,國家組織高值醫用耗材聯合采購辦公室發布《國家組織人工關節 集中帶量采購公告(第 1 號)》。21 年 8 月,《國家組織人工關節集中帶量采購公告(第 2 號)》、《國家組織人工關節集中帶量采購公告(第 3 號)》和配套文件發布。21 年 9 月, 國家組織人工關節產品集中采購在天津開標。采購產品:采購產品范圍為人工髖關節、人工膝關節,其中髖關節按股骨頭和髖臼襯墊 的材質不同分為陶瓷-陶瓷、陶瓷-聚乙烯、合金-聚乙烯 3 個類別。膝關節以股骨髁、脛 骨墊片、脛骨平臺、髕骨假體各 1 件組成產品系統。采購量:各產品系統類別的意向采購量按參加本次集中帶量采購的每一家醫療機構(以 下簡稱醫療機構)報送各產品系統采購需求量的 90%(如出現非整數則向上取整至個位) 累加得出。其中,髖關節產品系統首年意向采購總量為 305542 個(陶瓷-陶瓷類髖關節 產品系統 126797 個,陶瓷-聚乙烯類髖關節產品系統 142757 個,合金-聚乙烯類髖關節產 品系統 35988 個),膝關節產品系統首年意向采購總量為 231976 個。
采購周期:2 年。聯盟各地區于 2022 年 3-4 月起執行,具體執行日期由聯盟各地區確定。降價幅度:中選的人工關節產品價格從平均 3 萬元降到 1 萬塊以內,降幅達到 80%以上。其中,髖關節平均價格從 3.5 萬元下降至 7000 元左右,膝關節平均價格從 3.2 萬元下降 至 5000 元左右。中選產品平均降幅 82%。中標情況:共有 44 家企業的產品中選,其中國內生產企業 30 家、進口企業 14 家。相關上市公司情況:1)愛康醫療:中選量在所有品牌中排名第一。集采后 22H1 膝/髖關 節收入實現較快增長。2)威高骨科:借助集采迅速放量。22H1 公司關節業務增長 13%。3)春立醫療:髖關節國采中標價高于國內其他主流廠商,爭取標外市場放量。
集采進度:22 年 5 月,《國家組織脊柱類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方案》(征求意見稿)正 式下發至企業。22 年 7 月,國家組織醫用耗材聯合采購平臺發布《國家組織骨科脊柱類 耗材集中帶量采購公告(第 1 號)》。22 年 9 月,國家組織醫用耗材聯合采購平臺發布《國 家組織骨科脊柱類耗材集中帶量采購公告(第 2 號)》。22 年 9 月,國家組織骨科脊柱類 耗材集中帶量采購產生中選結果。采購產品:本次集中帶量采購產品為骨科脊柱類醫用耗材,根據頸椎、胸腰椎手術的需 要,對頸椎固定融合術、胸腰椎固定融合術、椎體成形術、內窺鏡下髓核摘除術、人工 椎間盤置換術 5 種骨科脊柱類耗材進行采購,共分為 14 個產品系統類別,29 個競價單 元,872 套系統。
采購量:首年意向采購量共 109 萬套,占全國醫療機構總需求量的 90%。其中:頸椎前 路釘板固定融合系統首年采購需求量為 68307 個;頸椎后路釘棒固定系統首年采購需求 量為 21442 個;胸腰椎前路釘棒固定融合系統首年采購需求量為 3992 個;胸腰椎前路釘 板固定融合系統首年采購需求量為 2315 個;胸腰椎后路開放釘棒固定融合系統首年采購 需求量為 392785 個;胸腰椎后路微創釘棒固定融合系統首年采購需求量為 78182 個;頸 椎后路椎管擴大釘板固定系統首年采購需求量為 32097 個;椎體成形系統首年采購需求 量為 231289 個;椎體后凸成形系統首年采購需求量為 215737 個;經皮內窺鏡下腰椎髓 核摘除系統首年采購需求量為 115262 個;椎間盤系統首年采購需求量為 1495 個;單獨 用頸椎融合器系統首年采購需求量為 25221 個;單獨用胸腰椎融合器系統首年采購需求 量為 20277 個;脊柱用骨水泥首年采購需求量為 457938 包,10528437.5 克。
降價幅度:中選產品平均降價 84%。占脊柱手術量 1/3 的胸腰椎后路固定融合術,其耗 材平均每套價格從 3.3 萬元下降至 4500 元左右;其中,一些知名外資品牌每套平均價格 從 6 萬元降至 4800 元左右。技術最新的胸腰椎微創手術,其使用的耗材平均每套價格從 近 4 萬元下降至 5600 元左右。用于治療壓縮性骨折的椎體成形手術耗材,每套平均價格 從 2.7 萬元下降至 1100 元左右。按約定采購量計算,預計每年可節約費用 260 億元。同一產品類別中的價格差異較小。如頸椎前路釘板固定融合系統的 A 組,最終一共 16 家企業擬中選,最低擬中選價格為 3972 元,最高擬中選價格為 4543 元,差價僅為 571 元;包括強生、美敦力等進口企業在內,絕大多數廠家之間價格相差不足百元,相對于 幾千元的價格來說,幾乎沒有價格差異。采購周期:3 年,以聯盟各地區中選結果實際執行日起計算,首年協議采購量于 2023 年 1 月至 2 月起執行。中標情況:此次共有 171 家企業參與脊柱集采,152 家中選,中選率 89%。相關上市公司情況:1)威高骨科:公司的 20 個報量產品系統全部中標,威高骨科均有 產品相較同行報價低約 10%,可以拿到國產中最多的報量。2)三友醫療:公司將憑借本 次集采中標和療法創新研發進一步開拓新增入院,增加醫院手術量,提升公司市場覆蓋 率,帶動公司療法創新產品在相關醫院的銷售。3)大博醫療:集采政策增加了公司醫院覆蓋率,公司將用更好的產品創新和服務進一步拓展銷售渠道。4)春立醫療:脊柱業務 體量較小,有望借助集采放量。
1、創傷集采對大博醫療的影響
2022 年上半年,各省開始逐步執行骨科創傷類耗材和關節類耗材集采后價格,大博醫療 骨科創傷類產品因集采影響營收同比下降 23.18%,且毛利率同比下降 3.66 個百分點;骨 科脊柱類產品、骨科關節類產品、微創外科產品仍保持較好增長勢頭,營收分別同比增 長 23.83%、216.29%、56.82%。2022 年前三季度,歸母凈利潤下降主要系骨科耗材集采 落地執行影響以及 2021 年股權激勵計劃終止實施確認的加速行權費用 0.81 億元所致。
2、關節集采對春立醫療的影響
2022 年上半年春立醫療營業收入較上年同期增加 18.39%,主要系關節假體產品銷量受帶量采購政策利好而增長,同時脊柱產品、運醫產品銷量亦持續增長所致。22H1 公司實現 營業收入 5.71 億元,同比增長 18.39%,其中:關節類產品實現銷售收入 5.24 億元,同 比增長 13.43%;脊柱類產品實現銷售收入 4111 萬元,同比增長 121.77%;運動醫學類產 品實現銷售收入 454 萬元,同比增長 298.25%。2022 年上半年春立醫療歸母凈利潤較上 年同期增加 0.92%,公司在國家集采的大環境下,通過內部節本增效及外部積極開拓相 關市場、建設營銷網絡等措施,相關產品以價換量,2022 年上半年凈利潤同比仍有增長。
(一)集采未必帶來財務數據上的利空
1、高值耗材集采在持續優化,如骨科全國集采的政策較冠脈支架集采更科學合理
骨科關節集采 VS 冠脈支架集采
跟冠脈支架集采相比,骨科關節集采的政策更科學合理:
1) 關節集采按照產品系統實施采購。根據臨床使用特點,將臨床完整手術所需的多個主 要部件組合為產品系統實施采購,避免部分必要的部件因未中標而短缺,以及部分部 件因未被納入集采而漲價,確保臨床治療的整體性和安全性。
2) 關節集采采取了分組競價的方式。冠脈支架帶量采購未設分組,所有申報產品按產品 申報價由低到高的順序確定排名,申報價不超過最低產品申報價 1.8 倍的或大于最低 產品申報價 1.8 倍,但低于最高限價(2850 元)的即可獲得擬中選資格。關節集采則 對中選規則進行了創新,根據臨床需求量及企業產能分 A、B 組后再分別進行競價。
3) 關節集采帶量比例更高,給生產企業更穩定的預期。本次人工關節的意向采購量按參 加采購的醫療機構報送需求量的 90%累加得出,這一比例要高于冠脈支架所設定的 80%。
4) 關節集采充分考慮臨床伴隨服務。關節類手術需要企業提供“跟臺”等臨床伴隨服務。關節集采在報價規則中明確“產品系統報價要明確各部件單價及伴隨服務(協助組裝 工具、使用指導、操作培訓等)費用”,并要求“企業報價時既要標明產品系統類別 的申報價格,也要標明產品系統中每個部件的單價及伴隨服務的價格” 。
骨科脊柱集采 VS 骨科關節集采
跟骨科關節集采相比,骨科脊柱集采的政策更科學合理:
1) 脊柱集采覆蓋產品更齊全。相較于關節集采只針對初次產品不同,脊柱集采將可能用 到的初次和翻修的產品都納入采購范圍之內,產品覆蓋更齊全。
2) 脊柱集采科學設計產品系統,在 A/B 分組之外新增 C 組。針對脊柱骨科復雜的產品 組成,脊柱集采根據手術類型、手術部位、入路方式等臨床實際需求,分為 14 個產 品系統類別,29 個競價單元。在同一產品系統類別下,根據醫療機構需求、企業供 應意愿和供應能力、產品組合完整度將同一系統內產品分組。主要部件齊全且能供應 全國所有地區,醫療機構意向采購量大的企業進入 A 組競價。主要部件齊全但不能 供應全國的企業進入 B 組。同時,此次集采與以往不同的是新增了 C 組,為部分專 注于某一細分領域產品,而無法提供一整套系統全部部件的新興企業,提供機會參與 集采。
3) 脊柱集采設置了“復活”規則。脊柱集采的 A、B 組企業,只要競價比價價格≤最高 有效申報價的 40%,即可獲得擬中選資格,不受其他規則限制。堅持量價掛鉤的原 則,直接中選的企業可以獲得 80%-100%的意向采購量,而通過復活機制中選的企業 僅能得到 50%的意向采購量。
4) 脊柱集采規則設計更完善。脊柱集采為 A、B 組企業設置了同競價單元內產品價差 1.3 倍熔斷,又有 50%降幅保護,另外還有不同競價單元間價差比值前三名淘汰等規 則,既保證了合理降幅,也避免了企業產品價差較大的可能性。
5) 脊柱集采采購周期更長。脊柱集采采購周期為 3 年,關節和冠脈集采采購周期為 2 年。延長采購周期有利于穩定市場和臨床預期,企業可以更有計劃安排生產,保障臨 床治療及服務等。
2、集采后價格未必較原出廠價有較大偏離
國家骨科脊柱類耗材集中帶量采購中選結果顯示,中選產品平均降價 84%,沒有出現此前冠脈支架、藥品集采等降幅超過九成的極端情況。醫保局規則的設定,除了降低價格, 重點在于希望企業能盡量全部中標,如果企業能全部中標,醫院的臨床選擇就更多。骨科植入物一般出廠價為終端價的 20-30%,經銷渠道留有較大利潤空間。在集采前,進 口廠家的出廠價約為終端價的 30%;而國產廠商出廠價約為終端價的 20%,渠道利潤率 更高。集采是針對終端價降價,終端價下降壓縮的主要是經銷渠道的利潤,對出廠價的 壓縮幅度較小。根據愛康醫療招股書,2017 年其膝關節假體出廠價 5032 元/套,21 年集 采價 4599 元/套,集采后價格并沒有較原出廠價有較大偏離。
根據三友醫療公告,公司在河南等十二省市及京津冀“3+N” 聯盟骨科創傷類聯盟集采 中以相對較高價格中標,公司創傷業務的市場銷售將進一步提高,市場份額有望擴大。脊柱國家集采中,公司主要產品全線 A 組中標,采購周期為 3 年,對公司長期發展有積 極影響。根據威高醫療招股書,公司測算相關帶量采購產品出廠價格的降幅相對有限,帶量采購 實施并對公司業績產生影響的省市相對較少,主要為安徽和江蘇的相關產品。結合公司 整體毛利率基本在 80%以上的現狀,目前可承受的相關產品出廠價格降幅空間相對較大。
3、終端價的大幅下降必然帶來需求量的上升
我國骨科手術滲透率遠低于發達國家水平。我國創傷、脊柱和關節市場滲透率分別為 4.9%、1.5%和 0.6%,美國分別為 66%、38%、43%。相比于發達國家,我國骨科市場未 來是一個高成長高增量的市場。人口老齡化、居民收入增長及帶量采購的降價影響均將 有助于進一步推動手術量提升、滲透率提高。以冠脈支架集采為例。從 PCI(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手術量來看,20 年雖然因為疫情 的影響只有 96.9 萬例,21 年就實現較快恢復,達到 116.4 萬例,同比增長 20%,預計除 了疫情控制帶來的常規診療的恢復之外,冠脈支架價格下降或也帶來了手術量的增加。
4、新產品有望借助集采實現加速放量
舉例來看,春立醫療的創傷和脊柱業務借助集采實現加速放量。脊柱國家采購中春立醫 療提交的八個產品系統類別全部中標,進一步提升市場占有率。
(二)集采對國產龍頭是利好
1、醫院報量傾向于龍頭企業
在綜合考慮產品管線豐富度、產品口碑、銷售能力、配送體系等因素后,醫院報量上更 傾向于國產龍頭企業。以關節集采為例,意向采購量按參加本次集中帶量采購的每一家醫療機構報送各產品系 統采購需求量的 90%累加得出,其中髖關節產品系統首年意向采購總量為 305542 個,膝 關節產品系統首年意向采購總量為 231976 個。臨床需求量大的產品被分到 A 組。從 A 組首年意向采購量來看,國產關節企業已逐漸占領更多市場份額。國產與進口在髖關節 需求數量相當,髖關節產品中,愛康醫療意向采購量登上榜首,數量為 45917 個,其中 陶瓷-聚乙烯、合金-聚乙烯兩類產品系統排名第一。在膝關節產品上,進口產品需求量為 國產的近 1.5 倍。膝關節產品中,愛康醫療意向采購量第二,數量為 30933 個。關節 A 組首年意向采購量來看,國產占比近 46%,醫療器械藍皮書數據顯示,2019 年國產關節 國產化率 28%左右,集采效應明顯顯現。
2、國產龍頭企業的成本控制能力強于國產小廠商,國產龍頭的出廠價低于進口廠商,所 以集采降價在財務上對龍頭企業的影響更小
根據 Eshare 醫械匯數據,集采前,國產髖關節平均出廠價為 2900 元/套,進口髖關節平 均價格為 1.1 萬/套;國產膝關節平均出廠價為 4800 元/套,進口膝關節產品平均價格為1.2 萬/一套。國產企業的出廠價一般而言低于進口廠商,集采降價對國產企業特別是有 成本優勢的國產龍頭企業影響更小。
(三)集采下銷售和市場推廣依然很重要
目前集采往往要求醫院報量,醫院在報量的時候會考慮各廠商的產品競爭力、品牌等因 素,為了爭取在醫院報量中提高市占率,企業還是要做好銷售和市場推廣工作。以邁瑞的骨科業務為例。骨科是邁瑞的四大新興業務之一,收入體量較小,但是在骨科 集采報量中邁瑞達到了遠高于公司原有市占率的份額,這離不開邁瑞強大的學術推廣和 營銷能力。在 21 年創傷省級聯盟集采、關節國家集采中,邁瑞的骨科業務交出了突飛猛 進的成績單,其中創傷報量份額提升 6 倍、關節報量份額提升 15 倍。2022 年 2 月 9 日, 北京市醫藥集中采購服務中心、天津市醫藥采購中心和河北省醫用藥品器械集中采購中 心牽頭,聯合全國未參與十二省骨科創傷類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購的省(區),組成了橫 跨 16 個省的“京津冀 3+N”采購聯盟,對聯盟地區進行骨科創傷類醫用耗材集中帶量采 購。盡管此次參與的16個省是邁瑞骨科業務相對薄弱的區域,但報量結果仍取得了57,509 套的良好成績,行業報量占比有望達到 8%,進入骨科行業頭部陣營。
(四)集采后創新提升到更重要的高度
集采針對的還是成熟品種,主要還是臨床用量較大、采購金額較高、臨床使用較成熟、 多家企業生產的高值醫用耗材。創新可以建立醫生口碑,在集采報量等環節受益。新產 品解決醫生痛點,新產品可以享受高定價,且不受集采影響。骨科創新以三友醫療為例。從 2011 年開始,三友醫療通過自主創新陸續推出 Adena 胸腰 椎脊柱內固定系列(包括 Duetto 雙頭釘技術)、Zina 脊柱微創內固定系列、Halis 脊柱椎 間 PEEK 融合器系列等療法創新產品,已經掌握多平面調節、多軸延伸和骨質匹配椎弓 根螺釘技術,柔性延長臂經皮螺釘技術,內鏡輔助經皮椎間隙融合技術,懸浮通道正側 方椎間隙融合技術,低切跡一體式頸椎融合技術、復雜脊柱畸形矯正固定技術、新一代 椎間盤假體和脊柱腫瘤治療專用器械等核心技術。
三友醫療同時持續對主流產品進行創新升級迭代,主要包括:(1)腰椎后路微創-ZinaII 代的更新迭代;(2)ZELIF 內鏡輔助下經椎間孔腰椎融合術式的升級;(3)創新側方入 路手術-Mount 側方釘板系統,配合 CLIF 側方腰椎融合術式;(4)脊柱畸形 Duetto 雙頭 螺釘的升級換代;(5)創新 UBE 雙通道內鏡減壓融合系統。有關產品在復雜脊柱畸形和 退變的微創臨床治療方面獲得了突破性進展,解決了復雜脊柱畸形在三維矯形丟失和內 固定系統斷裂失敗,退變微創治療可操作性差、安全性不高、學習曲線過長的問題,實 現了復雜脊柱畸形和退變疾病微創的安全有效治療,填補了國內空白,得到醫生和病患 的高度認可,其中 Halis9mm 腰椎融合器產品相關技術獲得中華醫學科技獎之醫學科學技 術二等獎,Lora 微創單平面技術脊柱骨折復位固定系統產品相關技術獲得高等學校科學 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進步獎一等獎。通過近十年持續的療法創新,公司已經在代表脊柱 最高治療水平的脊柱畸形和脊柱微創治療等方面建立起較高的品牌知名度,具有領先的 市場地位。近年來三友醫療的研發費用和研發費用率均有明顯增長。20 年和 21 年,公司研發費用分別同比增長 84%和 67%。22 年前三季度研發費用同比增長 18%。公司研發費用率從 19 年的 5.2%提升到 21 年 9.5%,22 年前三季度研發費用率為 9%,保持在高位。
(五)應對集采,國產骨科植入物龍頭也紛紛做了業務拓展
國產企業主要是往運動醫學、再生醫學、骨科設備類這三個方向做業務拓展:1) 春立醫療:公司持續引領國內高端假體產品,同時積極拓展創傷、運動醫學、 PRP、 齒科等創新產品,力爭成為綜合性骨科醫療器械生產商。在運動醫學領域,22H1 公司獲得 PEEK 材料帶線錨釘、一次性刨削刀頭、界面螺釘 三個運動醫學注冊證,進一步豐富了公司運動醫學產品線,擴充了公司在運動醫學領 域的布局,也標志著公司在運動醫學領域的布局已經基本完成。在 PRP 領域,2022 年 7 月春立醫療的“富血小板血漿制備套裝”獲得 NMPA 批準上 市,這是國內首家全自動富血小板血漿制備系統。同時公司的“醫用離心機”獲得 NMPA 批準上市,豐富了公司 PRP 制備產品線。在齒科領域,公司的頜面接骨板系統、正畸頰面管、正畸托槽均于 22 年 11 月獲批, 兩款正畸產品以及頜面接骨板系統注冊證的取得,標志著公司正式進入口腔領域。2023 年 1 月,正畸絲產品獲批上市,標志著春立醫療金屬正畸產品注冊證已齊備。在機器人領域,截至 22H1 公司的手術機器人研發處于改進、檢測階段。公司將手術 機器人和公司的關節假體產品相結合,提升產品匹配性。
2) 三友醫療:公司在手術器械(超聲骨刀等)、運動醫學、3D 打印、骨科機器人等領 域加強布局,并且在新材料應用、生物材料表面改性等相關領域加強研發。在手術器械方面,21 年 7 月公司完成收購水木天蓬。水木天蓬主要產品為超聲骨刀、 超聲止血刀等。超聲骨刀是切骨工具中的換代產品,將逐漸成為骨科手術中不可缺少 的必備工具,與機器人的協同也是未來的發展方向。水木天蓬未來計劃以超聲刀的品 牌優勢為基礎,建立手術室動力平臺,在該平臺上拓展適合臨床應用的其他創新技術 和產品,包括骨科、神經外科、普外科等科室產品。在運動醫學領域,22 年 4 月公司產品研發取得重要階段性進展,鈦合金帶線錨釘產 品獲得國家藥監局注冊批準。在 3D 打印領域,截至 22H1 公司的 3D 打印定制椎間隙融合器系統已通過上海市藥 監局現場金屬 3D 打印產品生產質量管理體系考核審查,進入注冊階段。在骨科機器人領域,截至 22H1 公司的用于手術機器人的超聲骨動力模塊已經完成樣 品的試制和產品定型,該產品將為手術機器人截骨手術提供安全有效的動力工具。
(六)集采后國際市場開拓也尤為重要
國際骨科市場比國內市場規模更大。根據《The Orthopaedic Industry Annual Report 2021》 報告,2020 年全球骨科市場中,美國以 312 億美元的份額占比第一,達 65.7%;EMEA 以 17.9%的占比居第二位;亞太地區 12.9%;其余地區占比 3.5%。根據海關數據,2021 年中國骨科植入物出口持續回暖,出口額約 8.64 億美元,同比上年 增長 39%。其中細分市場-創傷&脊柱出口額約 6.46 億美元,同比上年增長 44%;關節出 口額約 2.18 億美元,同比上年增長 28%。
根據海關數據,美國、比利時、澳大利亞為我國骨科植入物出口主要市場,占總出口額 的 51.50%。除傳統市場外,“一帶一路”沿線市場也將成為我國重要的出口市場國家, 未來的占比還會進一步擴大。
目前國內骨科企業收入絕大部分來自海外,但也在積極拓展國際市場:1)凱利泰持續加大國際市場的拓展投入,增強自身外銷力量建設和對外合作開拓,借助 境外控股子公司 Elliquence 渠道加快進入海外各地區市場。伴隨著公司“國際化”戰略 的逐步實施,公司產品對外出口的規模、海外生產經營的地區范圍也將不斷擴大。未來 公司也將根據業務發展情況,適時考慮建立海外分支機構等方式進一步滲透歐美市場, 實現公司的國際化戰略和國際化跨越。21 年凱利泰海外收入為 1.36 億元,占總收入的約 11%。2)春立醫療大部分收入來自國內,部分產品則向位于亞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及歐 洲等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公司境外業務收入主要來自 OEM/ODM 模式,隨著公司不斷 開拓拉美等海外市場,2019 年公司境外收入大幅增長,2020 年起受海外疫情影響,境外 收入有所回落。21 年春立醫療海外收入為 5198 萬元,占總收入約 5%。3)大博醫療產品遠銷至澳大利亞、俄羅斯、烏克蘭、智利等 50 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 了在出口市場的競爭優勢。21 年大博醫療海外收入為 7994 萬元,占總收入的約 4%。4)三友醫療將收購來的水木天蓬科技瑞士股份公司(位于瑞士伯爾尼)作為海外銷售中 心,持續拓展海外市場。21 年三友醫療海外收入占比不足 1%,未來有望提升。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信息,請參閱報告原文。)
文章轉發自未來智庫微信公眾號,版權歸其所有。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和任何投資暗示。
Copyright © 2021.Company 元宇宙YITB.COM All rights reserved.元宇宙YIT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