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fn id="njlhd"></dfn><source id="njlhd"></source>

    <source id="njlhd"></source>

      <dfn id="njlhd"><video id="njlhd"></video></dfn>
      <source id="njlhd"><address id="njlhd"><sup id="njlhd"></sup></address></source>

      <b id="njlhd"><small id="njlhd"></small></b>
        <tt id="njlhd"></tt>

          <video id="njlhd"><address id="njlhd"><kbd id="njlhd"></kbd></address></video>
          • 元宇宙:本站分享元宇宙相關資訊,資訊僅代表作者觀點與平臺立場無關,僅供參考.

          云計算行業分析:全球云計算市場仍處上升期,云計算投資有望回暖

          • 未來智庫
          • 2022年10月12日07時

          (報告出品方/作者:中信建投證券,閻貴成,武超則,劉永旭)

          一、云計算投資前瞻性指標現改善信號,市場格局發生微妙變化

          2020 年下半年以來,隨著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在線需求有所減弱,云計算投資隨之下降。但值得注意 的是,從服務器相關芯片出貨量、移動互聯網流量來看,云計算前瞻性指標已經出現向好趨勢。5G 滲透率不斷 提升,C 端、B 端應用拓展將對流量增長提供強力支撐,以 VR/AR 等技術作為底層的“元宇宙”有望引領流量 需求的進一步爆發,而企業數字化轉型也有望為云計算注入新的發展動力。除了傳統的云計算和互聯網廠商外, 也需要關注電信運營商等其它云服務提供商的發展情況,不能單純以個別云計算廠商情況映射整個云計算行業。我們認為,未來幾個季度國內云計算需求有望逐步向好,云基礎設施的投資或將逐步回暖。

          1.1 Intel 指引趨于樂觀,信驊科技增速提升,服務器需求有望持續向好

          2021Q3,英特爾數據中心芯片業務銷售量同比、環比增速均回正,預計 2021Q4 依然延續景氣度。Intel 數 據中心業務部門(DCG)主要提供 X86 服務器芯片等產品,市場占有率較高。2021Q1,Intel 數據中心業務實現 營收 56 億美元,同比下降 20%,2021Q2 實現營收 65 億美元,同比下降 9%,環比增長 16%。2021 上半年,Intel 數據中心業務下滑的主要原因為云廠商消化庫存,同時 AMD 的競爭也較為激烈。2021Q3,Intel 數據中心業務 實現營業收入 65 億美元,同比增長 10%,出貨量同比增長 8%,環比增長 6%,出現較為明顯的改善跡象。



          2021 年 8 月以來,信驊科技在 2020 年較高基數的情況下,月度營收維持同比小幅增長趨勢。信驊科技是 全球領先的服務器 BMC 芯片供應商,市占率超過 70%。2021 年 1-7 月,信驊科技實現營業收入 19.96 億新臺幣, 同比小幅增長 2.07%,2021 年 8-12 月銷售額依然維持高位,同比增速分別達到 49.53%、47.75%、88.61%、33.62% 和 32.12%,持續較快增長,表明下游服務器行業需求良好,有望在未來幾個季度維持較高景氣度。

          全球服務器市場回暖,中國服務器市場增速超過全球水平。IDC 全球服務器市場追蹤報告顯示:2021 年第 一季度,全球服務器市場廠商收入增長 12.0%,達到 209 億美元,出貨量同比增長 8.3%至 280 萬臺,其中中國 服務器市場收入同比增長 29.1%;2021 年第二季度,全球服務器市場收入同比下降 2.5%至 236 億美元,出貨量 超過 320 萬臺,同比僅增長 0.1%,其中中國服務器市場收入同比增長 3.4%;2021 年第三季度,全球服務器市 場同比增長 8.8%,達到 246.8 億美元,出貨量同比增長 9.6%。從 IDC 數據來看,全球服務器市場有所回暖。


          2020 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中國服務器市場收入同比增速分別為-1.1%和 41.4%,疫情催生在線經濟爆發, 導致 2020 年第二季度中國服務器市場收入高速增長。2021 年第二季度仍然維持正增長,表明下游需求仍保持 韌性,結合上游服務器芯片市場景氣度出現顯著提升的情況,預計 2021 年下半年中國服務器仍將保持良好態勢。IDC 預計,2021 年中國服務器市場規模將達到 257.31 億美元,同比增長 18.86%,維持較快增長勢頭。

          1.2 北美云巨頭 2021Q3 業務收入和資本開支增長強勁

          北美云廠商業務增長強勁。2021Q3,亞馬遜、谷歌、微軟與臉書 Facebook 收入合計 2502.57 億美元,同比 增長 27.98%;2021Q3,四家公司資本開支合計 326.90 億美元,同比增長 30.42%。

          2021Q3,北美四家云廠商資本開支均實現同比增長。亞馬遜自 2018Q4 同比增速觸底以來,總體逐季提升, 2021Q1 以來因基數原因增速有所下降,2021Q3 資本開支同比增長 42.35%,環比增長 10.22%,達到 157.48 億美 元,依然維持在較高水平,其占據四家總資本開支的 48.17%。我們認為,這與 AWS 的快速發展有關,2021Q3, AWS 收入 161.10 億美元,同比增長 38.87%,環比增長 8.79%,創歷史新高。微軟 2021Q3 云業務收入 169.64 億 美元,同比增長 30.63%,環比下降 2.37%,2021Q3 資本開支 58.10 億美元,同比增長 18.4%,環比下降 9.95%。谷歌 2021Q3 云業務收入 49.90 億美元,同比增長 44.89%,環比增長 7.82%,2021Q3 資本開支 68.19 億元,同 比增長 26.14%,環比增長 24.07%。臉書 2021Q3 收入 290.10 億美元,同比增長 35.12%,環比下降 0.23%,2021Q3 資本開支為 43.13 億美元,同比增長 16.92%,環比下降 6.48%。

          根據三季度業績指引,北美四家云廠商收入有望保持較快增長勢頭,云基礎設施將持續投入。其中,亞馬 遜預計四季度營收預計在 1300 億-1400 億美元,同比增長 4%-12%。微軟云業務預計四季度收入為 181 億-183.5 億美元,按照中位數 182.25 億美元計算,同比增長 24.82%。谷歌對未來云業務增長充滿信心,表示谷歌服務和 谷歌云的員工人數在第四季度依舊會保持強勁增長。臉書預計下半年因蘋果 iOS14 的變化,公司營收存在不確 定性,預計 2021 年第四季度總收入將在 315 億-340 億美元之間,2021 年的資本支出約為 190 億美元,更新了 之前估計的 190 億-210 億美元,主要是對數據中心、服務器、網絡基礎設施和辦公設施進行投資,預計 2022 年的資本支出將在 290 億至 340 億美元之間,則較 2021 年至少大增 52.63%,甚至高達 78.95%的增速。

          根據 IDC 預測,中國公有云市場在產品創新、業務模式、行業縱深拓展方面均有不錯表現,預計到 2024 年 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的全球占比將從 2020 年的 6.5%提升至 10.5%以上。我們認為,北美仍是當前全球云計算產 業發展情況最好的區域,從當前四大云廠商收入和資本開支以及未來指引的情況來看,當前云計算行業的需求 增長勢頭良好,而中國作為全球云計算產業的第二極,未來發展同樣值得期待。

          1.3 中國云計算投資有望回暖,但市場格局發生微妙變化,運營商加大投入

          1.3.1 云廠商投資與流量增速具有相關性,5G 滲透率提升將推動流量增長

          回顧歷史,我們發現移動互聯網流量的變化與云基礎設施的投資存在關聯度。例如,從 2018Q3 開始,隨 著移動數據流量的增速下降,阿里巴巴購買設備的資本開支同比增速也逐步下降,而從 2019Q4 開始,移動數 據流量增速企穩,疊加 2020 年疫情因素推動在線經濟爆發,阿里巴巴的資本開支同比增速迅速提升。

          5G 套餐用戶已經過 7 億,滲透率約為 43%。截至 2021 年 11 月底,中國移動 5G 套餐用戶已達 3.74 億戶, 中國電信 5G 套餐用戶達到 1.79 億,中國聯通 5G 套餐用戶達到 1.50 億,合計用戶數達 7.03 億。

          國內 5G 手機發貨占比連續 2 個月超 80%。2020 年 1-12 月,國內 5G 手機出貨量 2.66 億部,占比國內手機 出貨量 75.9%。2021 年 11-12 月,國內 5G 手機出貨量分別為 2897 萬部與 2700 萬部,占同期手機出貨量的 82.2% 與 81.5%。截至 11 月底,國內 5G 手機終端連接數達 4.97 億戶,滲透率為 30.2%,為 5G 應用發展奠定基礎。



          隨著 5G 用戶滲透率的提升,2021 年 1-11 月,我國移動互聯網累計流量達到 2008 億 GB,同比增長 34.3%, 依然維持在較高增長水平。2021 年 11 月,當月戶均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達到 14.02GB/戶,同比增長 20.4%, 比 2020 年底高 2.1GB/戶。我們認為,韓國 5G 用戶 DOU 是 4G 用戶的 3 倍左右,我國 5G 用戶滲透率提升將 使流量增長具有持續性,疊加“千兆家寬”網絡推廣,將催生新應用,推動數據流量進一步加快提升。

          我們預計,2021 年底我國 5G 套餐用戶滲透率將超過 45%,移動數據流量的增速有望提升。隨著未來 5G 應用(如云 VR/AR、高清直播等)發展對流量需求的進一步增加,疊加企業數字化轉型提速,萬物互聯(如智 能網聯汽車)加快發展,這些都將對云計算的需求產生強力支撐,進而推動云計算基礎設施投資逐步增長。


          1.3.2 中國云計算市場格局發生變化,不能簡單以個別云廠商情況映射云行業

          根據IDC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H1中國IaaS+PaaS市場規模為61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9%,2021H1 阿里云業務收入同比增速為33.09%,低于市場整體增速。從2021H1的市場份額來看,阿里云市場份額為37.9%, 騰訊云、華為云市場份額均為 11%,天翼云為 8%。而在 2018 年下半年,阿里云市場份額為 42.7%,騰訊云為 11.8%,天翼云為 7.5%,華為云則剛起步。同時,字節跳動開始全面進軍云計算市場,“火山引擎”部門將發布 云計算 IaaS 服務。我們認為,隨著諸如電信運營商、華為、字節跳動等企業加大云業務投入力度,傳統互聯網 龍頭廠商的云業務增速與投資情況不能完全代表行業整體情況,市場結構已經開始發生微妙變化。

          三大電信運營商 2020 年與 2021 上半年云計算業務均實現高速增長,未來將繼續加大投入力度。2020 年, 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云業務分別實現收入 112 億元、92 億元、38 億元,分別增長 58.0%、360.0%、 62.7%。當前,電信運營商持續加大云計算投入。例如,中國電信擬在云網融合新型信息基礎設施項目投資 507 億元,按照“2+4+31+X+O”的層次化架構,建設約 30.8 萬臺服務器,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川渝陜等重點區域建設約 8.6 萬架機架,全面實施“云改數轉”戰略。2021H1,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云業務 收入分別為 103 億元、97 億元、28 億元(主要是 IaaS 收入),分別增長 122%、118.1%、38.9%。(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從消費互聯網走向產業互聯網過程中,大中型企業會率先啟動數字化轉型,運營商具備發展云計算業務的 獨特優勢:一是網絡覆蓋優勢,運營商可以提供全國范圍內的有線/無線網絡的覆蓋,能滿足云向邊緣的延伸和 擴展,確保“網隨云動”。此外,運營商還可以為客戶提供靈活的網絡帶寬適配以保證用戶對傳輸速率的需求;二是安全可信優勢,數據安全問題是企業 IT 上云需要考慮的問題,而具備央企背景的電信運營商具備更高的社 會認知度與公信力,在客戶獲取(尤其是政府客戶)上具備優勢;三是服務優勢,在服務能力上,運營商擁有 本地化的服務隊伍和支撐能力,可以及時響應客戶需求,這對于服務質量和響應質量要求比較高的政企客戶尤 為關鍵。我們認為,在云網融合時代,電信運營商在云計算市場上將有更多發展機會。因此,在電信運營商云 計算業務快速發展的背后,是不斷加大云計算投資力度,例如中國移動近年來服務器需求不斷增長。

          因此,我們認為中國云計算市場的格局正在發生微妙變化,同時隨著國家對于信息安全、數據治理方面的 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國資背景的云計算廠商以及華為云等也有望迎來較大的發展機遇。因此,我們雖然觀察到 阿里、騰訊在 2021 年的資本開支規模總體下降,對于 2022 年的指引目前尚不清晰,但我們認為從國內三大運 營商的云計算業務發展來看,疊加近期運營商在對 2022 年展望指引中均提示要加大云計算的投資。

          因此,我 們建議市場不能以傳統的眼光,只關注阿里、騰訊的資本開支,視野可以打開。在此背景下,我們認為隨著國 內數字經濟建設的全面鋪開,國內云計算基礎設施的投資也有望再次重回增長通道,值得重視。

          1.3.3 政策力推數字經濟發展,云計算作為底層基礎設施有望隨之加碼投資

          2022 年 1 月 12 日,國務院印發《“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涉及優化升級數字基礎設施、充分發揮 數據要素作用、大力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加快推動數字產業化、強化數字經濟安全體系等。文件明確提出 2025 年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普及率要達到 45%,較 2020 年提升 30.3pp。工業互聯網平臺應 用普及率作為綜合性評價指標,包括“設備上云、業務上云、工業 APP 應用與創新、邊云協同”等。文件還強 調要推動企業上云。我們認為,不論是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還是企業上云,亦或是建立數據要素市場,其底 層都離不開云計算,尤其有望推動私有云、混合云的發展,這將推動國內云計算基礎設施投資再加碼。

          二、政策引導 IDC 行業供給側改革,存量優勢 IDC 供應商或受益

          2020 年,新冠疫情激發云需求在短期內集中爆發,服務器增長拉動 IDC 需求,IDC 作為新基建重要內容, 市場投資熱情高漲,IDC 供給較快增長,導致短期內出現供大于求的局面。在數字經濟快速增長與“碳中和” 背景下,引導數據中心合理布局,走向綠色節能高效發展的道路勢在必行,IDC 行業將進行供給側改革。具體 來看,一是 IDC 全國布局將優化,將構建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二是熱門城市 IDC 供給可能進一 步壓縮,三是老舊 IDC 將被清理,四是數據中心直連網絡有望加快建設,進而降低數據中心的時延。

          2.1 全國算力網絡統籌建設,數據中心加速供給側改革

          2021 年 5 月,發改委、網信辦、工信部、能源局聯合印發了《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算力樞 紐實施方案》,明確提出布局全國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啟動實施“東數西算”工程,構建國家算力網絡體系。

          2.1.1 我國數據中心存在供需失衡、失序發展等問題,熱門城市 IDC 供給將壓縮

          我國東部地區應用需求大,但能耗指標緊張、電力成本高,大規模發展數據中心難度和局限性較大;西部 地區可再生能源豐富,氣候適宜,但存在網絡帶寬小、跨省數據傳輸費用高等瓶頸,無法有效承接東部需求。

          根據工信部發布的《全國數據中心應用發展指引》數據顯示:我國 2019 年測算在用機架數量中,京津冀、 長三角、大灣區和成渝地區為 164 萬架,貴州、內蒙古、甘肅、寧夏地區為 34 萬架,表明當前數據中心建設主 要集中于東部地區,但核心區域的資源已經較為緊張,需要通過國家樞紐節點布局,引導向西部資源豐富地區 以及距離適當的一線城市周邊地區集聚,實現數據中心有序發展。

          我國數據中心年用電量已占全社會用電的 2%左右。為確保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需要在數據中心建 設模式、技術、標準、可再生能源利用等方面進一步挖掘節能減排潛力。多地已針對數據中心的綠色低碳發展 提出規劃方案。北京發布《北京市數據中心統籌發展實施方案(2021-2023 年)》,提出將有序關閉騰退低利用率的數據中心,新建云數據中心更強調“綠色”,PUE 不高于 1.3,用于數據存儲功能的機柜功率占比不超過 20%;廣東省能源局今年 4 月發布《關于明確全省數據中心能耗保障相關要求的通知》,明確提出“利用市場和行政手 段,推動綠色低碳發展”,要求加大節能技術改造力度,“十四五”期間 PUE 降至 1.3 以下;上海在 2019 年發布 的信息基礎設施三年行動計劃中提出,新建數據中心 PUE 限制在 1.3 以下,存量數據中心 PUE 不高于 1.4。

          對此,我們認為,一是多數中小型 IDC 服務商在綠色數據中心設計、建設和運維方面的能力較為有限,難 以滿足 PUE 在 1.3 以下的能耗要求;二是核心區域的資源將愈發具有稀缺性;三是降低 PUE 的主要方法是提高 溫控系統的工作效率,空調機組將從風冷型和水冷型向冷凍水型、雙冷源型轉化,未來液冷技術將逐步普及。

          2.1.2 我國將構建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 ,打造數據中心直連網絡

          《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算力樞紐實施方案》圍繞國家重大區域發展戰略,根據能源結構、 產業布局、市場發展、氣候環境等,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以及貴州、內蒙古、甘肅、寧夏 等地布局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引導數據中心集約化、規模化、綠色化發展,構建數據中心 集群。國家樞紐節點間將進一步打通網絡傳輸通道,加快實施“東數西算”工程,提升跨區域算力調度水平。

          根據《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算力樞紐實施方案》要求,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 成渝等節點,用戶規模較大、應用需求強烈,要重點統籌好城市內部和周邊區域的數據中心布局,優化數據中 心供給結構,擴展算力增長空間,滿足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實施需要,城市內部加快對現有數據中心的改造升級, 優先滿足對實時性要求高的業務需求。貴州、內蒙古、甘肅、寧夏等節點,可再生能源豐富、氣候適宜、數據 中心綠色發展潛力較大,要重點提升算力服務品質和利用效率,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夯實網絡基礎保障,積極 承接全國范圍需后臺加工、離線分析、存儲備份等非實時算力需求,打造面向全國的非實時性算力保障基地。

          為實現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布局,就要在集群和集群之間建立高速數據中心直聯網絡,構建 形成以數據流為導向的新型算力網絡格局,助力實施“東數西算”工程,支撐大規模算力調度。從數據中心網 絡時延的產生來看,主要分為傳輸時延(受制于物理距離)和傳輸節點時延(受制于節點數量和單節點轉發時 延),減少長距離傳輸時延的方法主要是路由優化,提供更短的光纜路由。傳統上我國通信網絡主要圍繞人口聚 集程度進行建設,網絡節點普遍集中于北上廣等一線城市,數據中心對網絡依賴性強,隨之集中于城市部署。推進“東數西算”工程,就要推進網絡一體化建設,夯實西部地區的網絡基礎保障,圍繞集群建設數據中心直 連網,增大網絡帶寬,提高傳輸速度,降低傳輸費用,推進新型互聯網交換中心、互聯網骨干直連點建設。

          2.2 數據中心行業將有序發展,擁有優勢 IDC 資源的公司有望受益

          2021 年 7 月,工信部印發《新型數據中心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 年)》,提出用 3 年時間,基本形 成布局合理、技術先進、綠色低碳、算力規模與數字經濟增長相適應的新型數據中心發展格局。隨著 5G、云計 算、AI 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數據中心已成為經濟社會運行不可或缺的關鍵基礎設 施,而新型數據中心相較傳統數據中心,具有高技術、高算力、高能效、高安全等特征。

          當前,我國數據中心面臨布局建設不優、算力算效不足、能源利用不充分、技術水平不高等問題,迫切需 要引導傳統數據中心向具備高技術、高算力、高能效、高安全特征的新型數據中心演進。《行動計劃》對國家樞 紐節點、省內數據中心、邊緣數據中心、老舊數據中心以及海外數據中心進行分類引導,著力推動形成數據中 心梯次布局,同時首次引入算力指標 EFLOPS 對數據中心發展質量進行評價,旨在引導數據中心從粗放的機架規 模增長向提升算力的高質量發展演進,更好推動數據中心的質量變革與效率變革.

          《行動計劃》提出到 2021 年底,全國數據中心平均利用率力爭提升到 55%以上,總算力超過 120 EFLOPS (百億億次級);到 2023 年底,全國數據中心機架規模年均增速保持在 20%左右,平均利用率力爭提升到 60% 以上,總算力超過 200 EFLOPS,高性能算力占比達到 10%,國家樞紐節點算力規模占比超過 70%。

          2019 年,國家樞紐節點算力規模占比約為 69%(按照機架數量計算),2020 年預計約為 66%,《行動計劃》 提出 2023 年底國家樞紐節點算力規模占比超過 70%,占比增幅為 6.1%,顯著低于全國數據中心機架規模年均 增速 20%以上的水平。同時,根據工信部數據,2019 年京津冀、長三角、大灣區和成渝地區的機架規模為 164 萬,貴州、內蒙、甘肅及寧夏地區為 34 萬,結合東部多地區已針對數據中心的綠色低碳發展提出規劃方案,我 們預計未來國家樞紐節點算力規模的提升增量將主要在貴州、內蒙、甘肅及寧夏地區,東部一線地區的增量將 非常有限,更多將以消化存量指標和舊機房升級改造為主。

          國內 IDC 市場快速增長,近年來供給側呈現快速擴張趨勢。中國信通院數據顯示,2019 年全球傳統 IDC(含 帶寬出租,不含云)市場規模為 566 億美元,同比增長 10.4%,預計 2020 年將達到 627 億美元,平穩增長。2019 年中國傳統 IDC 市場規模為 878 億元,同比增長 33.85%,近三年復合增速約為 26%,預計未來仍將快速增長, 預計 2020 年和 2021 年市場規模將分別達到 1167.5 億元和 1500 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 32.9%和 28.48%。



          全球數據中心規模總體平穩增長,我國呈現快速提升態勢。中國信通院數據顯示,按照平均機柜功率 6KW 計算,2019 年全球數據中心機架 750 萬,同比增長 4.3%,近年來維持平穩增長態勢;按照平均機柜功率 2.5KW 計算,截至 2019 年底我國在用數據中心機架總規模為 315 萬,近 5 年平均增速超過 30%,大型以上數據中心增 長較快,數量超過 250 個,機架規模達到 237 萬架,占比超過 70%;規劃在建大型以上數據中心超過 180 個, 機架規模超過 300 萬架,保持持續增長勢頭。中國信通院預計未來三年我國數據中心產業投資或達 1.4 萬億元。

          我國 IDC 市場中,電信運營商占據主要份額,第三方 IDC 服務商快速擴張。目前,電信運營商和第三方 IDC 服務商仍是我國數據中心產業的主要參與者。按照機柜數量口徑統計,截至 2020 年底,預計三大電信運營商共 占我國 IDC 市場約 53%的市場份額,其中中國電信占比約為 21%,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分別約為 18%和 14%。


          2018 年開始,河北省、內蒙古、上海地區、中部和西部地區,在建機架數量較多。根據工信部《全國數據 中心應用發展指引(2019)》,預計 2020 年在用機架數量,北京市及周邊地區(包括河北、天津、內蒙)為 69.6 萬架,較 2018 年增長 87%;上海市及周邊地區(包括浙江、江蘇)為 86 萬架,較 2018 年增長 49%;廣東及周 邊地區(包括福建、海南)為 46.4 萬架,較 2018 年增長 27%;中部地區為 70 萬架,較 2018 年增長 67%,西 部地區為 71 萬架,較 2018 年增長 54%。(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根據 IDC 供應商公布的機房建設計劃,未來 1-2 年北上廣深等一線及環一線地區仍將有一定數量機柜投放, 短期內或將對市場造成壓力,但長期來看核心地區資源趨于收緊,IDC 機房的區位稟賦要素仍具備顯著優勢。



          三、全球云計算市場仍處上升期,我國云計算市場增速更快

          企業上云是大勢所趨。云計算采用虛擬化技術大幅提高服務器、存儲的利用率,具有彈性配置、按需服務、 價格低廉、運維簡單等優勢。云計算降本增效顯著95% 的企業認為使用云計算可以降低企業的 IT 成本,其中,超過 10%的用戶成本節省在一半以上。另外,超四成 的企業表示使用云計算提升了 IT 運行效率,IT 運維工作量減少和安全性提升的占比分別為 25.8%和 24.2%。可見,云計算將成為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關鍵要素。

          全球云基礎設施支出占企業 IT 基礎設施支出比例持續提升。新冠疫情在商業、教育和社會活動方面引發的 重大調整,并影響 IT 基礎設施結構。2020 年第二季度,公有云 IT 基礎設施的支出同比增長了 47.8%,達到 141 億美元,首次超過了非云 IT 基礎設施的支出水平;2020 年第三季度,公共云 IT 基礎設施的支出同比增長 13.1%, 達到 133 億美元,非云 IT 基礎設施支出回到高位達到 137 億美元。根據 IDC 預測,公有云 IT 基礎設施支出不 久將再次超過非云 IT 基礎設施支出,并擴大領先優勢,預計 2020 年全年公有云 IT 基礎設施支出約為 527 億美 元,占比約為 39%。硬件基礎設施市場已達到轉折點,云環境將在總體支出中占有越來越多的份額。長期來看, IDC 預計云 IT 基礎設施的支出將以 10.6%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到 2024 年將達到 1105 億美元,占 IT 基礎設施 總支出的 64.0%。非云 IT 基礎設施的支出將在 2020 年之后反彈,但占比降低。



          2020 年全球云計算市場增速放緩,國內市場逆市上揚。2020 年,全球經濟受疫情影響出現大幅萎縮,線上 經濟激發對云計算的需求,但全球云計算市場增速仍有放緩。根據信通院統計數據,2020 年以 IaaS、PaaS 和 SaaS 為代表的全球市場規模為 2083 億美元,增速降至 13.1%,同比下降 7.8 個百分點;我國經濟在受到疫情沖擊后 快速回升,云計算市場呈現爆發式增長,全年市場規模達到 2091 億元,同比增長 56.6%,其中公有云市場規模 為 1277 億元,同比增長 85.2%,私有云市場規模為 814 億元,同比增長 26.1%。

          國內 IaaS 和 PaaS 市場規模高速增長。2020 年,國內公有云 SaaS 市場規模為 278 億元,同比增長 43.1%, 疫情對線上經濟的激發為 SaaS 業務的市場培育起到推動作用,預計未來市場規模仍將保持快速增長;PaaS 市場 規模為 103 億元,同比增長 145.3%;IaaS 仍是國內公有云市場的主要構成,2020 年市場規模達到 895 億元,同 比增長 97.8%,占比達到 70%。


          全球及中國公有云市場行業格局基本成形。云計算市場中,IaaS 和 PaaS 的馬太效應明顯,大廠商擁有很大 的成本優勢,導致這兩類服務向頭部集中的趨勢明顯。以 IaaS 市場為例,根據 IDC 統計數據顯示,2020 年全球 IaaS 市場規模達到 671.9 億美元,同比增長 33.9%,排名前五的廠商分別為 AWS、Microsoft、阿里巴巴、Google、 IBM,占據 77.1%的市場份額。

          中國云計算發展水平較全球仍有較大差距,提升空間大。根據 Gartner 和中國信通院的統計數據,2020 年 全球公有云市場規模占全球 IT 支出的比重為 6.97%,國內公有云市場滲透率為 4.5%,與全球水平相比仍有加大 差距。對標中國和美國的龍頭云廠商,2020 年阿里云收入為 556 億元,同期 AWS 凈銷售額為 454 億美元,阿 里云收入僅為 AWS 的約五分之一;從市場份額來看,2020 年 AWS 全球市場份額為 46.8%,阿里云僅為 7.6%, 阿里云市場份額僅為 AWS 的約六分之一。美國和中國為全球 IT 和互聯網的兩極,中國云計算起步雖晚于美國, 但發展更快,且具備和美國相當體量的 IT 和互聯網環境,中國有望成為全球云計算發展的第二極。


          根據中國信通院預測,伴隨著經濟回暖,全球云計算市場增長率將出現反彈,到 2025 年市場規模將超過 6000 億美元,5 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 23.56%;我國云計算市場將繼續保持快速發展態勢,預計 2025 年市場規 模將突破 1 萬億元,5 年復合增長率將超過 36%。

          四、重點關注行業邊際改善帶來的左側布局機會

          2021 年以來,國內互聯網企業受到嚴格監管,需求或有放緩,但我們認為政策方向逐步明朗,市場預期已 近觸底。政策對互聯網行業的監管有所加強,市場認為消費互聯網行業發展以及對于云計算的需求可能出現放 緩,阿里云等互聯網背景云廠商在業務開展方面或遇到困難。

          中長期來看,IT 上云大勢所趨,云計算作為中長期成長行業,我們對云基礎設施需求保持樂觀。2020 年 下半年以來的需求放緩只是云廠商的“庫存”調整,待“庫存”出清,流量增長,云基礎設施 Capex 增速有望 顯著回升,資本開支的主體也將更為多元。2020 年疫情激發云需求在 2020 年上半年短期集中爆發,新基建推 動 IDC 供給較快增長,也導致短期來看 IDC 上架速度有所放緩,價格有所回落。但碳中和背景下(算力樞紐, 新型數據中心發展行動計劃等政策陸續發布),促進數據中心綠色節能高質量發展勢在必行,IDC 行業正在進行 供給側改革。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信息,請參閱報告原文。)

          獲取精品報告請登錄【未來智庫官網】www.vzkoo.com。
          立即登錄請點擊下方“閱讀原文”。


          Copyright © 2021.Company 元宇宙YITB.COM All rights reserved.元宇宙YITB.COM

        1. <dfn id="njlhd"></dfn><source id="njlhd"></source>

          <source id="njlhd"></source>

            <dfn id="njlhd"><video id="njlhd"></video></dfn>
            <source id="njlhd"><address id="njlhd"><sup id="njlhd"></sup></address></source>

            <b id="njlhd"><small id="njlhd"></small></b>
              <tt id="njlhd"></tt>

                <video id="njlhd"><address id="njlhd"><kbd id="njlhd"></kbd></address></video>
              1. 4438xx亚洲最大五色丁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