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主席在博鰲亞洲論壇 2022 年年會開幕式上的主旨演講中提到,“氣候變化等治理赤字尚未填補,數字治理等新課題又擺在我們面前。”氣候變化和數字治理這兩個關鍵詞,正暗合元宇宙與碳中和的重點話題。
下文根據熊焰在4月21日“育見未來·元宇宙前沿大講堂”上的發言整理。
元宇宙與碳中和,是目前投資界、產業界和科技界兩個最大的熱點。元宇宙的概念非常火爆,但是似隱似現,就像天上飄的一朵云,而碳中和是國家戰略、政府責任、大企業壓力,是實實在在的一座山。我們試圖把元宇宙與碳中和之間的關系梳理出來,實際就是想給元宇宙“接地氣”——元宇宙發展不能自娛自樂,一定要做到“三個結合”:結合國家的發展戰略,結合實體產業,結合市場急需和產業優勢,而碳中和正是這“三個結合”的交匯點。有了山的支撐,這朵云才能接地氣,增加厚重感;而因為云的存在,這座山才顯示了高度,增加了想象空間。
什么是碳中和?
碳中和是人類能源利用史的一個新階段,是基于技術革命的能源革命與產業重構。它將根本改變中國經濟運行的軌跡與質量要求,是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新規則體系。
實現碳中和,需從四大領域重點發力:
第一是能源供給側的去碳化。今天,光伏等新能源占能源供給總量的20%左右;到2060年達到碳中和時,該比例要上升到80%,傳統的碳基能源只能占20%。整個能源供給結構要發生顛覆性的變化。第二是應用側的電氣化。第三是二氧化碳的回收與再利用。第四是碳資產的管理與交易。
元宇宙與碳中和之間有什么邏輯聯系?
元宇宙與碳中和這兩個宏大敘事之間的邏輯聯系,可以用如下坐標系表示。
圖源:熊焰
X軸代表數據。人類的數據操作系統從結繩記事、算盤,演變到機械式計算機、電子計算機、集成電路計算機,算力越來越強,可承載的數據量逐步增大,效率逐漸提高。
Y軸代表能量。人類從最初的薪柴時期,到煤炭時期,再到油氣時期,直到現在的工程能源新能源時期,能源使用量與人類社會的文明發展程度呈正相關。從農業時代進階到工業時代,再跨入信息時代,能源需求量逐步攀升。但與此同時,人類也在不斷發現密度更高、更便捷、更經濟的能源。單位能源創造價值的高低,是衡量一個社會文明發達程度的重要尺度。
在這個坐標系中,我們可以定位人類社會的幾個時期。左下角是傳統農業時期,其特征是小能量、小數據;左上角是制造業時期,也即傳統工業時期,其特征是大能量、小數據;右下角是互聯網時期,其特征是大數據、小能量;而右上角第一象限就是我們今天討論的元宇宙時期,其特征是大能量、大數據。
如果再在這個框架下加上二氧化碳排放的維度,我們就會看到在二氧化碳排放約束條件下的元宇宙的發展格局。今天的元宇宙還處于小能量、小數據的階段,但是排放量非常大,處在碳基能源約束下的尷尬位置——元宇宙的發展需要電力,但整個能源系統難以支撐如此龐大的用電量。
圖源:熊焰
我們預判,在2050年前后,中國碳中和進行到中期時,元宇宙會出現較大數據、較大能量、較小碳排放的過渡狀態。因為那時國家已經初步推廣了綠色能量的應用,只是算力還不夠承載元宇宙的充分運行。元宇宙的高級形態預計在2060年左右成型,那將是巨大能量、巨大數據、極小碳排放的形態。那時的能量或將是小型可控核聚變所產生的完全零碳排放的能量,而算力可能是量子計算層級的算力。
站在元宇宙角度看碳中和,“大螞蟻”BIGANT六大技術將對能源替代、提高能效和產業結構升級起到極大積極作用,元宇宙也將在消費、產業、工業和政務四大應用場景對碳中和全面賦能。因此,元宇宙是碳中和的最大工程和最強工具。
站在碳中和角度看元宇宙,元宇宙對算力的需求動輒是現有計算機的千倍,而現實是能源保供維持尚有困難。一場綠色能源革命已經迫在眉睫,不得不發,只有綠色革命的展開才能相伴產生綠色算力的解放,才能解決以元宇宙為代表的數字經濟的能源需求與相對落后的能源供給的矛盾。人類從來沒有停止過追求更多、更新、更綠能源的腳步,從來沒有停止掌握更大數據、算力的步伐。碳中和是元宇宙的最大制約與最強支撐。
如果將元宇宙的六大技術與實現碳中和的四個維度交叉結合,便可生成24個節點,勾勒出一幅新賽道的尋寶圖。把每個節點與產業進行對接,便可發現元宇宙在不同產業的應用,如實時在線、數字驅動的電力生產體系,體育元宇宙,健康元宇宙等。
圖源:熊焰
碳中和,是基于技術創新的能源革命和產業重置,目標明確、路徑清晰,適合中國國情與體制。元宇宙,是最富想象的未來。它雖從娛樂切入市場,但最大的市場在產業元宇宙,即用最新的信息技術重置各個產業。讀者要理性看待元宇宙發展初期的亂象和困難,開放包容,鼓勵創新,先發展,再規范,相信市場邏輯、科技趨勢和主體的創造力。
文章轉發自元宇宙世代微信公眾號,版權歸其所有。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和任何投資暗示。
Copyright © 2021.Company 元宇宙YITB.COM All rights reserved.元宇宙YIT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