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上周,兩千多家公司齊聚拉斯維加斯參加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簡稱CES)。
CES展會是世界上最大、影響最為廣泛的消費類電子技術年展,也是全球最大的消費技術產業盛會,旨在促進尖端電子技術和現代生活的緊密結合。該展覽會專業性強,貿易效果好,在世界上享有相當高的知名度。
歷年的CES展會均云集了當前最優秀的傳統消費類電子廠商和IT核心廠商,他們帶去了最先進的技術理念和產品,吸引了眾多的高新技術設備愛好者、使用者及業界觀眾。
2022年CES上,一名與會者試用Shiftall Haritora X全身跟蹤系統和Oculus耳機。圖片:Patrick T. Fallon–AFP/Getty Images不久前,在沉浸式技術行業工作的Nima Zeighami發布了一個非常有趣和嘲笑的推文:我將分享在CES上看到的所有關于元宇宙的荒謬用例。雖然元宇宙的具體用例還沒有準確的定義,但的確有很多技術讓人感到非常興奮。元宇宙的概念正在從“熱門話題”轉向“對技術進行更有見地的對話方式”。對于參加CES的人來說,元宇宙只是一個進入具體技術的對話切入點。AR/VR平臺Makeea創始人Chris Stavros參加了CES,并在虛擬空間教育小組討論中發表了講話。他表示,無論好壞,以下內容引起了我們的注意。
TCL LEINIAO AR智能眼鏡的宣傳形象,這款智能眼鏡將于今年上市。圖片:TCLCES中這款TCL的AR智能眼鏡看起來還不錯。可以拍照、分享照片、將GPS導航投射到我們的視野中,并設置帶有多個虛擬顯示器的工作顯示器。其實智能眼鏡這個概念一定程度上很有意義:既然我們花了這么多時間盯著屏幕,為什么我們不把屏幕中的信息疊加在現實世界中看到的東西上呢?當然有一方面原因是智能眼鏡的概念會帶來一些隱私和安全風險,比如人們可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監視,并且這項技術也可能被跟蹤者入侵或濫用。在谷歌推出智能眼鏡(內置智能顯示屏)整整十年后,智能眼鏡絲毫沒有滲透到主流文化中。然而公眾興趣的缺乏并沒有阻止許多公司開發自己的產品。微軟宣布與高通合作開發輕量級AR眼鏡,智能隱形眼鏡也即將問世。Mojo Vision正在與阿迪達斯和其他專注于體育運動的公司合作,開發提供實時性能數據的聯系方式,比如你的跑步速度或即將到來的滑雪坡道轉彎。目前該公司仍在等待FDA的批準。Mojo Vision智能隱形眼鏡。圖片:YouTube/moji vision科技分析公司L 'Atelier的首席執行官John Egan上個月表示這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他表示,如果一款產品的實用性非常高,我們的審美障礙就會降低,反之亦然。目前智能眼鏡還沒有達到人們能夠普遍接受的程度,這是一個必須跨越的鴻溝。可以完全覆蓋視野、將我們帶入3D世界的(虛擬現實)VR頭盔也發展緩慢。就我個人而言,我發現戴耳機會讓人頭暈目眩(不過,也有很多人的運氣很好表示感覺還不錯。話說Meta的Oculus VR應用是今年圣誕節下載量最多的應用了。)CES上宣布了一些新的原型機,它們可能會讓虛擬現實變得更加主流。Playstation的VR2有“新的感官功能”和眼球追蹤功能,它可以直接轉動眼睛看向左右,不用轉動頭。相比之下,松下正在通過其頭顯MeganeX來尋求實用性,其重量約為Meta的Oculus Quest 2的一半。在2022年CES上,一名參會者正在試穿Owo背心。圖片:Patrick T. Fallon/AFP via Getty Images我們在虛擬世界期間身體可能會迷失方向,一些公司正在開發一些項目,讓我們能用身體感覺在元宇宙中發生的事。西班牙初創公司Owo推出了一款售價450美元的觸覺背心,可以讓用戶感受到“槍聲、風聲、有人抓住你的胳膊,甚至是親人的擁抱”。松下(Panasonic)的子公司Shiftall推出了一款緊身衣,其安裝在頸后的傳感器可以感受溫度變化。這些亮點可能看起來微不足道,但美國國家研究集團(National Research Group)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大多數消費者表示,元宇宙吸引我們的一個點是它有“更接近物理互動”的能力。去年,公眾對NFT的普遍問題是“你如何看待NFT?”三星似乎有了答案,三星的新電視機將與NFT兼容,我們可以通過電視看NFT市場。它并不是我們的剛需,但我敢打賭很多NFT用戶會購買它。現代汽車公司在CES上對元宇宙發展表現出很大的興趣和熱情。現代汽車公司用了大量華麗的辭藻,對宏大而朦朧的元宇宙跨界概念進行了詩意的描述。該公司還宣布與Unity合作建立數字孿生工廠。在CES上也有幾個以元宇宙為主題的討論小組,包括“在虛擬世界中學習”。該小組可能沒有發布引人注目的公告,但對該領域取得的進展進行了堅實的概述。MakeSea的創始人Stavros是小組成員之一;他對MakeSea如何在跨學科K-12教育中使用而感到興奮。Stavros說:“他們正在學習如何將這項技術用作通訊工具。一個孩子在做無人機掃描,另一個在看骨骼和核磁共振掃描。一個專注于建筑和建模的學生,還有一個正在做機器人項目的孩子。”https://time.com/6138973/metaverse-ces-2022/
聲明:部分文章系網絡轉載翻譯,在此僅供讀者分享交流,共同推動Metaverse落地,不做任何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譯作未經譯者允許請勿轉載。部分文章及圖片因轉載眾多,無法確認原作者出處的,僅標明轉載來源。若文章涉及版權問題、投稿或尋求報道,請郵件聯系tml940214@qq.com,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