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 是什么?為何應該關注?
![]()
撰文:mischa
編輯:南風
當我開始我的職業生涯時,“Web2.0”還是一個熱門的新事物。Web2.0 一詞中的“2.0”捕捉到了一些東西:博客、按鈕和輸入欄上的圓角、線上媒體分享...但 Web2.0 真正區別于“ Web1.0”的是用戶生成內容。在“1.0”時代,如果你想在網頁上發布內容,你基本上需要上傳一個 HTML 文件到一個連接互聯網的服務器上,如果你是一個網站管理員,可能還需要一些 CSS 或 JS。這并非一個用戶友好的過程,當然也不是普通人可以訪問的。![]()
用戶生成內容的理念是,網站可以允許用戶輸入內容,然后保存給任何人看。這最初主要是用來讓 LiveJournal 和 Moveable Type 這樣的博客成為可能,后來是 MySpace、Facebook、Twitter 和 wordpress.com 等等社交平臺,在上面人們基本上仍然在做相同的事情。用戶不再需要手動編輯文件并將其上傳到服務器。你甚至可以在這篇文章底下留言!雖然這個概念現在對我們來說似乎再普通不過了,但它把網絡變成了一種交互式媒體,在這種媒體上,只要有互聯網連接和廉價電腦,任何人都可以向地球上的其他任何人發布內容。這是一個重大的游戲規則改變,不管是好是壞。如果你曾向對這些東西有任何想法的人詢問 Web2.0 可以構建什么,大多數人可能會說“我猜是博客吧?”幾乎沒有人曾想象過 YouTube 會有數十億用戶,或者在 Facebook 上分享種族滅絕表情包的祖父母,亦或者在 TikTok 上分享跳舞視頻。曾經一度,讓普通人在互聯網上發布東西的概念太新了,無法預見將用它構建何種應用程序或它帶來的可怕危險,就跟打開了地獄之門沒什么兩樣。
“Web3”一詞用于指代一場正在進行的類似的范式轉變。在深入闡述 Web3 之前,我想先談談加密貨幣炒作。加密貨幣吸引了很多人,他們中的許多人被無需做任何工作就能致富的敘事所吸引。這整個加密貨幣生態系統是一種令人分心的事物,盡管有些投機是基于某些組織或產品在現在或未來的某個時刻可能有 (或者可能沒有) 實際價值和盈利效用。本文不是關于加密貨幣,而是關于其底層技術,這些技術可以支持大量以前不可能實現的新技術和服務。是什么驅動著 Web3 世界?其底層是什么?借助于區塊鏈技術,一組用于構建應用程序的全新原語正在變得可用。我認為關鍵的相關要素是:加密身份、人為的稀缺性以及全局執行和狀態。我將對此進行詳細說明,盡管用簡單的語言詳細解釋這些概念并不簡單,所以我將略過很多內容。1. 加密身份 (cryptographic identity):在 Web3 的世界,你的身份由所謂的“密鑰對”(keypair) 組成,也即錢包 (wallet)。讓你能夠控制你自己的身份 (以及你的錢包) 的唯一條件是你實際或虛擬地持有該密鑰對中的“私鑰”(private key)。如果你持有私鑰,你就可以向任何人證明你擁有與之相關的“公鑰”(public key),也就是你的錢包地址。這意味著什么呢?在 Web3 世界中,你的身份就是你的公鑰,也即你的錢包地址。這就產生了各種各樣的可能性,因為只有你 (私鑰的持有者) 可以證明你擁有該身份。下面是一些例子:
- 你無需為你使用的每個網站或 App 都創建一個新的賬號。
- 無需依賴 Facebook、Google、Apple 等來證明你的身份 (除非你想)。
- 人們可以加密只有你才能解密和閱讀的信息,而無需與你溝通,并將該加密信息公開發布。只有特定私鑰的持有者才解密這些消息。如下圖所示。
- 對任何類型的消息進行簽名,比如網上投票或簽署合同。
- 強大可驗證的電子身份,比如愛沙尼亞政府提供的 e-ID。
- 匿名的一次性身份。如果你愿意,你可以為每個網站或每次交互創建一個新的身份 (新的公鑰/錢包地址)。
- 對資金或資產的所有權或托管。可以通過多簽 (multisig)來解鎖一個身份。
- 將任何類型的數據與你的加密身份聯系起來,比如駕照、電子游戲戰利品等。可以跨任何應用程序使用。你擁有所有這些數據,而不是將之存在某些個公司的服務器上。
- 確保你總是在與同一個人溝通,因為無法在不盜取他人私鑰的情況下冒充他人的身份。
上圖:Bob 使用 Alice 的公鑰來對“Hello Alice”這條消息進行加密,之后 Alice 可以使用自己的私鑰來解密和讀取這條消息。
加密身份還有其他無限的可能性,當然也有一些新的陷阱會導致很多不幸。最明顯的是人們可能很容易丟失自己的私鑰。因此備份自己的私鑰至關重要,比如在一張紙上寫下助記詞,然后把它放在保險箱里。可以想象會有很多讓人絕望的標題黨文章,闡述著由于電腦崩潰而導致某些人丟失了自己畢生積蓄。當然,就像當前我們可以使用銀行讓我們不必把錢藏在床墊下一樣,一些提供客戶支持和備份的可信 (或騙子) 機構也會冒出來為普通民眾服務,保管他們的私鑰。2. 人為稀缺性 (artificial scarcity):這方面應該是現在最為我們熟悉的了。區塊鏈技術帶來了各種限制數字資產的鑄造和數量的方法。比如,只會有 2100 萬枚比特幣存在;如果你的私鑰證明你擁有某個持有一些比特幣的錢包,那么你可以將之轉變成一座漂亮的房子或一輛蘭博基尼。NFTs (非同質化代幣) 使得對獨一無二的資產的所有權成為可能。我們才剛剛開始接觸這項技術的實際應用,它能帶來的前景是難以預測的。比如你想要贈送一場活動的門票,但只有 100 人的位置,你現在可以使用數字 NFT 的方式來做這件事并讓人們可以交易;或者轉售你購買的數字電影、電子游戲,或者藝術品的所有權。也許社區成員需要持有一定數量的 Token 才能成為 DAO 團體的成員,DAO 組織 Friends with Benefits 就是一個顯著的例子。如果只存在有限數量的 FWB 代幣,這意味著這些代幣將具有價值。對于已經持有該代幣但對于不滿于該成員資格的人來說,可以將自己的代幣出售給那些更渴望成為其成員的人。隨著組織聲望的增長,以及由更好的參與者加入,該代幣的價值也將增加。由于這個 DAO 組織的成員是該代幣的持有者,因此增加該組織為其成員提供的價值符合他們共同的利益。這樣就可以形成一個良性循環。治理問題可以根據一個人持有的代幣數量來決定,因為擁有更多代幣的人在項目中有著更大的利益關系。或者如果想以更公平的方式處理事情,也可以不根據持幣數量來治理。不同組織結構之間的競爭是一件好事。理解這個概念是至關重要的,而且也是如此強大。這種技術使新的組織和治理形式成為可能。人為稀缺性、智能合約和可驗證身份的結合,是組織和協調世界各地人們的新方法的超級配方。目前還沒有人知道適合每種組織類型的完美系統,但在未來的幾年里會有無數的實驗。沒有一種技術比協調人們朝著一個共同目標的行動更具有潛在的力量。不妨看看民族國家或股份公司,看看他們是如何改變世界的,有好的方面也有壞的方面。當前,這些工具和程序仍然處于初級階段。當然,技術并不能解決管理一個組織的所有問題,仍然有必要的人力層和交互等等。然而,一些迄今為止依靠可靠和公正的法律體系來實現企業管理和所有權的程序,現在可以部分地通過智能合約來處理 (比如投票、制定提案、控制訪問等)。但理論上,投資、成員資格和參與可以擴展到世界上任何一個擁有智能手機的人,而不是局限于一個國家的邊界或者少數擁有這些東西并可以利用法律系統的精英。地球上任何一群志同道合的人都可以交際,比如像 ConstitutionDAO 這樣籌集資金,按照他們認為合適的方式經營和自我治理。也許是針對商業企業、合作組織、非營利組織、微型國家、藝術工作室或各種我們從未見過的新組織。我無法預測這一切將以何種形式出現,但我們已經看到了許多資產管理規模達數十億美元資產的 DAOs 組織的出現 (參見下方的 DAO 儀表盤),而我們還處于非常、非常早期的階段。這是我最感興趣的。再舉一個更突出的例子:Gitcoin 是一個成功的非營利性的、致力于資助開源開發工作的 DAO 組織,它最近可能會選擇將其一部分 GTC 代幣投資到一個它想要幫助啟動的新 DAO,也即 Developer DAO。該投資提案對所有人開放,Gitcoin DAO 成員可以進行投票,該提案提議將用新創建的 Developer DAO 的代幣來兌換 50,000 GTC,撰寫本文時價值 68 萬美元。Developer DAO 計劃充當一個孵化器,使用這些 GTC 和其他籌集到的資金來資助新的 Web3 項目,幫助工程師免費發展他們的 Web3 技能。Developer DAO 可以在這些新項目中投資自己的原生代幣,并通過兌換其代幣以在新項目中獲得類似比例的代幣所有權。通過這種方式,每個組織都可以將自己的一部分投資到新的項目中,這些投資以其自己的原生代幣計價,同時也可以作為一部分所有權。這就像公司將自己的股票投資到新的企業,而無需清算 (流動性可以通過 Uniswap 的流動性池提供)。在這種情況中,我們討論的是一個由非盈利和營利性企業組成的有機組合,它們相互之間分配風險、投資資本和治理,世界上任何人都可以參與其中,而且摩擦很小。3. 全局執行和狀態 (global execution and state):現在我們有了世界范圍內的虛擬機,即任何人都可以操作的虛擬計算機,比如以太坊虛擬機 (EVM),其整個歷史記錄、操作和使用的細節是公開的。這些虛擬計算機可以用任何邏輯編寫程序,這些程序可以由任何人上傳和執行 (需要支付費用),比如當前涌現的大量 DeFi(去中心化金融) 應用。如今,這樣的程序通常被稱為智能合約,盡管這只是該工具的其中一種可能用途。人們將用這項技術構建什么?在當前這個早期階段,這是不可能預測的,就好像當 PC (個人電腦) 革命開始時難以想象智能手機會是什么樣子一樣。這些虛擬機分布在全球各地,具有極強的彈性和去中心化。沒有一個人或公司“擁有”以太坊,盡管有一個 DAO 組織在協調該虛擬機和相關協議的標準。當這個 DAO 組織采用新的提案時,各個軟件編寫人員更新他們各自的以太坊網絡實現,以進行更改和升級。這是一個自愿的過程,但運作得出奇地好,這與 IETF (國際互聯網工程任務組) 數十年來管理著互聯網的一套提案和標準沒有什么不同。同樣值得一提的是,零知識證明 (ZK proofs) 可以實現隱私,比如匿名交易和消息傳遞。當然,這肯定也會被用于邪惡的目的,但它們也為信息自由交換和對抗暴政開辟了可能性。無論如何,這些將是社會需要應對的技術。
直到最近我才開始關注 Web3,大概一個月前吧。當我決定窺探一下 Web3 領域里正在發生的事情時,我發現了一個全新的世界。有很多工程師已經意識到這一領域的潛力,更不用說許多最聰明的投資者和技術專家。這種興奮是顯而易見的,社區的能量是令人振奮的。我加入了Developer DAO,這是一個新的社區,人們只是想一起開發很酷的東西,并幫助其他人學習如何使用這種新技術編程。就像所有范式的轉變一樣,一些老派工程師會嘲笑和輕視這種新熱潮,認為它是愚蠢的一時狂熱。就像曾經有人對 PC 嗤之以鼻,認為它的能力和專用硬件永遠無法與大型機相比,還有曾經有人嘲笑圖形接口 (graphical interfaces) 是為弱者準備的,就連甲骨文 (Oracle) 首席執行官 Larry Ellison 等人也曾抨擊云計算,還有包括我自己曾說 iPhone 看起來像個愚蠢的想法。Web3 的早期階段是加密貨幣和區塊鏈 (L1) 解決方案。這不是非技術人員或任何人都能充分利用的東西,因為幾乎沒有接口與它交互。但在我們當前所處的階段,開發工具和額外的抽象層 (L2) 開始變得標準化和可訪問,并且現在才開始有可能構建帶有用戶界面的 Web3 應用程序。很快,我們就會看到新類型的應用程序出現,以實現新類型的社區、組織、身份,以及更多沒人能想到的東西。當然也將會有無數的騙局,就像第一次互聯網泡沫之后的崩潰一樣。我的建議是,忽略次要事件和干擾因素,專注于技術、工具和社區,看看人們用 Web3 創造了什么創造性的和改變世界的東西。編者注:正文中涉及許多超鏈接,點擊底部“閱讀原文”可前往閱讀英文原文。
***本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或建議。
-END-
< style="white-space: normal;margin: 0px;padding: 0px;box-sizing: border-box;">【發布文章僅為傳播更有價值的信息,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其內容與觀點不代表Unitimes立場。本微信平臺出現的圖片均在互聯網收集而來,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若版權者認為其作品不宜供大家瀏覽或不應無償使用,請添加微信unitimes2018聯系我們,本平臺將立即更正。】
文章轉發自Unitimes微信公眾號,版權歸其所有。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和任何投資暗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