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與“盲人摸象”
22世紀,數字人世界流傳著一個寓言:
有五個20世紀出生的自然人,不知道元宇宙是什么樣子,他們決定去探索元宇宙。
第一個人叫尼爾,一頭碰上了開源框架,他說:“元宇宙就是一起寫科幻故事”。
第二個人叫小扎,發現不用到辦公室就可以罵員工,他說:“元宇宙就是VR虛擬辦公”。
第三個人叫小黃,這個極客一眼就看到機器,很開心:“元宇宙就是GPU\CPU硬件組合。”
第四個人叫大衛,看到很多人在里面將勞動當娛樂,太興奮:“元宇宙就是一個大游戲。”
第五個人叫小V,他是個程序員,非常冷靜地說:“元宇宙就是區塊鏈。”
元宇宙有點盲人摸象的味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視角,或者說,每個人都只想要自己心中的元宇宙。
這也不能全怪21世紀的自然人,元宇宙因為融合了虛擬現實、5G、web3.0、AI、云算力、大數據、區塊鏈等太多技術,身在局中的自然人,自然就有點眼花繚亂。
它又是走在前沿的顯學,必然引發數學、加密學、信息學、生命科學(腦機接口)、區塊鏈、量子計算等學科的交叉互動,讓人有點模糊不清就非常正常。
那如果一定要從這五個人里面選一個人,說他摸到的象最準確,你會選誰呢?
2
區塊鏈是“創世補天石”嗎?
2021年之前,有關于元宇宙創世的技術早有準備。
最具顯性特征的VR/AR技術,早在2016年就風生水起。
可為什么,那時完全沒有人想到“元宇宙”?
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缺乏一個“磁性晶體”,將其它技術結合起來。
今天元宇宙大熱,是因為部分先行者認為自己發現了元宇宙的補天石——區塊鏈,它可以將所有技術連接起來。
從這個角度來說,第五個叫小V的小伙子,對元宇宙的認知最清晰。
那區塊鏈真的是元宇宙的補天石嗎?
補天石是什么?
遠古時代,天塌地陷,世界陷入巨大災難。女媧不忍生靈受災,于是煉五色之石補天空,折神鱉之足撐四極,平洪水殺猛獸,通陰陽除逆氣,萬靈始得以安居。
有了補天石,零碎破損的天地萬物才得以和諧統一。
區塊鏈技術給元宇宙帶來什么呢?最直接帶來以下三點:
獨一無二的數字身份;
去中心化的分布式經濟體系;
個人數據完全屬于自己。
這三點帶來的結果,是數字世界的信任感。
1
2
3
4
從互聯網過渡到元宇宙,其實是從一個“社會契約”過渡到“數學契約”的時代。
叢林時代的人類生活在一個一個小部落、小集體中,這是一個血緣與熟人社會,他們面對陌生人的部落時,彼此充滿了敵意和恐懼,無法和陌生人建立信任關系,一切爭議憑靠武力解決。人類只能在部落內的熟人之間才能享受合作與和平的幸福。
后來,有了社會契約論,人類從叢林世界中走出來,逐步進入現代文明。
什么是文明?就是能夠和沒有感情的陌生人互相之間遵守同一規則,按照價格信號和契約達成利益的分配,而不必產生恐懼和敵意。
文明人碰到陌生人,自有一套規則互相避免傷害,另有一套規則實現分工合作,這些契約必須要通過文字記錄,這種契約精神必須使用語言和文字向外傳播。如此一來,從15世紀大航海時代開始,人類借助文字、法律實現了全球化。
文章轉發自元宇宙世界微信公眾號,版權歸其所有。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和任何投資暗示。
Copyright © 2021.Company 元宇宙YITB.COM All rights reserved.元宇宙YIT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