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fn id="njlhd"></dfn><source id="njlhd"></source>

    <source id="njlhd"></source>

      <dfn id="njlhd"><video id="njlhd"></video></dfn>
      <source id="njlhd"><address id="njlhd"><sup id="njlhd"></sup></address></source>

      <b id="njlhd"><small id="njlhd"></small></b>
        <tt id="njlhd"></tt>

          <video id="njlhd"><address id="njlhd"><kbd id="njlhd"></kbd></address></video>
          • 元宇宙:本站分享元宇宙相關資訊,資訊僅代表作者觀點與平臺立場無關,僅供參考.

          寫在以太坊合并前:區塊鏈演化史,一條充滿分叉、新鏈和升級的前進之路

          • 元宇宙之道
          • 2022年9月14日05時


          本文作者:王默之、wesely視界

          摘要:

          這篇研究將沿著時間脈絡推演區塊鏈從誕生到發展出當下復雜生態的過程:


          • 第一個階段以比特幣的誕生開始, (2009-2015)

          • 第二個階段以以太坊的誕生紀元, (2015-約2018)

          • 第三個階段以其他新鏈的誕生出發。(約2018-)


          和很多新生的事物不同,區塊鏈是幸運的,它沒有夭折,因為它時時刻刻都在演化,


          和生物的演化類似,區塊鏈的演化也可以從很多角度來觀察。但是生物演化的根本機制在于變異,區塊鏈變異的極致就是分叉和新鏈。此外,溫和的改良在區塊鏈中體現為社區一致通過的升級,這也是演化的一部分。


          這篇研究將沿著時間脈絡推演區塊鏈從誕生到發展出當下復雜生態的過程。并將 2009 年 1 月至今的歷史分成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以比特幣的誕生開始,第二個階段以以太坊的誕生紀元,第三個階段以其他新鏈的誕生出發。三段歷史的開頭清晰,但結尾會和其他交織一起。這樣的樹形結構有助于我們理解一個生態的成長史。


          1. BTC的演化史


          這也是一個簡單事物變成復雜系統的故事。


          比特幣 (Bitcoin, BTC) 于 2008 年 11 月 1 日提出,次年 1 月 3 日創世區塊開始運行。設計者們可能永遠也想象不到,區塊鏈會在未來的十幾年內突飛猛進,改變了那么多人的生活。

          這是個人類世上從未出現過的事物,所有我們只能用一些近似的東西來類比它,也因此BTC 有各種各樣的外號。


          比如最早寫在比特幣白皮書中的“點對點的支付工具”,BTC的支付網絡在小規模運行中確實管用,當年最早一筆支付用例被追溯到 2010 年的 5 月 22 日,年輕的程序員 Laszlo Hanyecz 用 10000 枚比特幣購買了 2 塊棒約翰的披薩,從此 5 月 22 日也成了整個加密社區的披薩節。


          但是后來比特幣越來越貴,而原本設計的去中心化網絡卻并沒有相應的可擴展性,每個區塊的容量限制和出塊速度將 BTC 鎖死在了一種稀缺的大宗商品上。這時,我們叫它“數字黃金”。


          但是我們是不會在一棵樹上吊死的。和所有生物,族群,物質一樣,當簡單已經不能滿足足夠多的需求時,系統就開始演化出新的分支,在不同的方向開始新的可能性測試。和所有能長期存在的系統一樣,復雜和多樣才是應對不同環境挑戰的終極辦法。


          在 2017-2018 年期間,伴隨著 BTC 的又一輪牛市,分叉成了整個社區的焦點。我并沒有幸能親歷歷史,但是回溯當年:區塊鏈思想上,BTC 作為世界法幣的愿景被幾乎所有主流打壓,區塊鏈需要除了支付之外的運用場景;技術上,不可能三角(去中心化,可擴展性,速度三者只能取其二)的矛盾已經越來越激化,雙方都有各自的立場,也都有各自的礦池算力作為背后支持;投資上,早期的礦工已經一本萬利,而新晉者也想發現新礦。


          分叉千呼萬喚。這也是 BTC 設計之初的演化方式,每個節點獨立運行全節點,但是整個網絡只會認證和工作在頁數最多的賬本(最長鏈)上。理論上無論多少人都可以發起一次分叉,只是太小的分叉沒有足夠的算力支持,并沒有貨幣的信用和社區的共識。


          在 Forkdrop 收錄的有分叉事件的統計中,BTC 歷史上一共有過 68 次分叉,其中 62 次集中在 2017-2018這兩年。


          若不親歷,很難想象這 68 次的分叉中有多少瘋狂和夢想,狂熱和落寞,明爭和暗斗,這一切當年又是如何的滿城風雨。但在喧囂過后,新的時代在悄然孕育,和這個世界的其他事物一樣。


          比特幣的故事還遠沒有結束,但是分叉的歷史卻已經歸于平寂。下面本文將從開端,高潮,轉場三部分講述這段歷史。


          1.1 演化的開端(2009-2016)


          根據 Sasha Ivanov 的《比特幣的分叉史(2009-2018)》,早期( 2017 年之前)比特幣的演化還相當的溫和,其中的多次分叉都獲得了所有人的支持,而這些所謂的“軟分叉”和傳統的網絡客戶端升級并無分別(除了強制與否上)。甚至對于對于后來的某些語境中,“軟分叉”已經并不被當成是一次真正的分叉了,而僅僅是所有礦工(驗證節點)升級客戶端的版本迭代。





          在 BitMex 的《比特幣共識分叉的完整歷史》中,BTC 的首次分叉被追溯到了 2010 年的 7 月 28 日。通過禁用 OP_RETURN 函數,修復一個讓任何人可以支出任何比特幣的重大缺陷。而這個分叉也僅僅具有象征意義,很快便只能在寫比特幣歷史文章中出現。


          而在比特幣早期(2017 年之前)的統計到的 17 次分叉中,至少 14 次都是類似的功能升級,剩下的 3 次也并沒有造成重大后果。


          1.2 瘋狂的分叉(2017-2018)


          如果一定要用一個詞來形容那兩年的區塊鏈世界的話,我覺得是:瘋狂。新的幣,新的項目,新的交易所,新的幣圈大佬,新的礦機和礦池,FOMO(Fear of Missing out,害怕錯過)的情緒隨處可見。


          在那些年大大小小的分叉幣中,只有 13 個至今還在交易所中交易,其中的大部分也在歸零的邊緣。甚至,以太坊創始人 Vitalik Buterin 也曾表示,比特幣的分叉歷史事件中,除了 BCH 以外,大部分分叉項目都可以忽略,比如BSV就是個騙局。(來源于 Vitalik Buterin《Endnotes on 2020: Crypto and Beyond》)


          但是我們稍稍放寬一些標準,看看至今分叉幣中的還算有影響力的前三:BCH,BSV 和 BTG(比特幣現金,愿景和黃金)。



          比特幣現金(Bitcoin Cash,BCH)2017 年 8 月 1 日


          在很多種書寫歷史的方式中,BCH 是真正意義上的比特幣首次分叉。所面臨的正是比特幣區塊容量不足的問題。這一由比特大陸(Bitmain)提出的 8MB 區塊大小方案比比特幣自身之前的 Segwit 升級更加激進,最終導致了分裂。


          這次分叉幾乎空前絕后。在之前的歷史中,社區盡管有意見分歧,但始終沒有造成過礦工的分裂。作為整個比特幣的底層驗證者,礦工的分裂意味著無論是理念上還是事實上社區分家開始。幾乎再沒有合并的可能。


          雖然在比特幣的設計之初,這樣的分叉就早已寫進了“預言書”,但是這一天終究還是到了。不過對于分叉前持有比特幣的所有人來說,這一天卻是個值得慶祝的日子,他們在這一天之前持有的比特幣依然如故,但是在新的 BCH 鏈上又新增了一份資產。這樣從天而降的“空投”幣當時被叫做“糖果”,所以那一天,每個 BTC 人都成了孩子。


          比特幣SV (Bitcoin Satoshi Vision,BSV)2018 年 11 月 15 日


          如果說 BCH 是原有比特幣社區的第一個反叛者,那么叛徒總是很容易遭到背叛。在一年后,BCH 社區也分裂了。新的分叉幣就是 BSV,一個把回到創始人愿景寫進代幣名稱的項目。作為一個激進改革者的后裔,卻將復古作為自己的標簽,總帶了點反諷的意味。可能也是因為這一點,V 神 (Vitalik)將它說成騙局。

          但這在 PoW(工作量證明)的由礦工主導的區塊鏈時代卻毫無問題,只要有礦工在驗證,任何東西都可以有價值。就像這次,BCH的持有者又被空投了BSV的“糖果”。


          比特幣黃金(Bitcoin Gold, BTG)2017 年 10 月 24 日


          自從 BCH 首次分叉比特幣之后,比特幣又被各種各樣的理由不斷地開枝散葉。正如區塊鏈社區中一句經典的玩笑:在一個幣歸零之前的每一天,大家都是快樂的。每一次分叉都有光偉正的理由,比特幣也在分叉空投預期中變的越來越值錢。


          BTG 可能是 BCH 之后的第一次分叉,或許也就是比特幣歷史上的第二次分叉。但是眾所周知,第二是沒人記住的,如果不是半年后 5 月 18 日的雙重支付事件(“雙花攻擊”)。


          那天也算是創造了歷史。在比特幣的歷史上從未有過單一驗證者控制超過 50% 節點的情況,但是在 BTG 上,我們親眼見證了這個同樣被預言了很久的區塊鏈事件。


          1.3 偃旗息鼓(2019-)


          從 2018 年開始,比特幣的價格開始下跌。漸漸分叉開始無利可圖。糖果不甜了,于是比特幣社區就開始沉寂了,并且開始變得越來越保守。


          直到 2021 年 11 月 14 日,比特幣社區才在90%以上礦工同意之下進行了 Taproot 升級。這大概是 Segwit 之后最重要的升級了,而 Segwit 已經是很多年前的事了。


          比特幣二層(L2)閃電網絡雖然在 2015 年就有了白皮書,但是一直發展緩慢。


          1.4 小結


          時至今日,比特幣已經有了 13 年的歷史。從前7年的溫和演化,到中期突如其來的激進分叉,再到后 4 年的回歸平靜。


          我不愿將這場變革稱為比特幣泡沫。每一場泡沫之后,都為更長時間尺度的發展打下基礎,(南海泡沫催生了美洲開發,郁金香泡沫發展了荷蘭現代鮮花市場),況且即使近年發展的比特幣,在最近一輪牛市中也保持了40%左右的市場份額和歷史新高,即使增長的速度遠遠不如其他代幣項目


          但是增長已經不是比特幣該做的事了。在 2015 年經過了艱難比特幣融資的 Vitalik 和他的以太坊成為了 2020 年區塊鏈新的爆發式增長動力。不過,這是下一個故事了。


          2. 以太坊:階梯,還是潘多拉魔盒


          2013 年 11 月 27 日,以太坊創始人 Vitalik Buterin 首次對外公布了以太坊白皮書,為以太坊的誕生奠定了基礎,次年 7 月 22 日,以太坊通過比特幣進行了首次籌資,當月就籌集了 3 萬多枚比特幣(當時價值約 1,840萬美元)。2015 年,以太坊 "Frontier" 上線,這是以太坊的最初版本,雖然此時可用的功能非常少,但日后也由此演化出了規模龐大的生態應用,讓以太坊成為區塊鏈技術誕生以來最為成功的項目之一。


          從以太坊首次版本落地,到現在坐擁 389 億美元 TVL 的第一大公鏈,以太坊僅走過了 7 年時間,而 7 年間,以太坊在一次次的軟硬分叉中,逐步的推進著“世界計算機”的構想,目前,合并(The Merge)作為以太坊發展過程中首屈一指的大事,正在吸引這全球從業者的目光。


          主要公鏈TVL占比情況 數據來源:defillama


          伴隨著以太坊合并日期的臨近,關于其分叉(下文均指硬分叉)的爭論愈發熱烈,要看懂當前的分叉,首先我們需要回溯過去,看看 ETH 在過去的發展歷史中,都經歷過哪些分叉?與此次分叉相比,最大的不同點又體現在哪些方面?這些不同之處又會帶領以太坊走向何方?POS 是否更中心化了?在分叉的選擇上,資本最終又會如何選擇?


          2.1 以太坊分叉史


          以太坊分叉最負盛名的當屬 The DAO 資金被盜所引發的分叉,和比特幣一樣,在以太坊的發展過中,也發生過多次的硬分叉,這些分叉或是想修改了區塊大小,或是修改GAS費機制、或者只是純粹的“空投式”分叉。


          Expanse(EXP)


          Expanse是以太坊區塊鏈的第一個分叉網絡,2015 年 9 月 7 日在 bitcointalk 首次公布了分叉的相關細節,一周后,在以太坊區塊高度為 800,000,完成了分叉。這次分叉是由 Christopher Franko 和 James Clayton 主導,前者是一名加密貨幣企業家,后者創建了當時 Facebook 上最受歡迎 Crypto 社群。


          本質上來說,Expanse 的這次分叉是借助當時以太坊現成的技術去構建另一個合約平臺,現在的 Expanse 雖然也在社交平臺上歐有活躍,但鏈上基本沒有生態可言。


          以太經典(ETC)


          2016 年 6 月 17 日,當時眾籌了 1200 萬個以太坊的明星項目 The DAO 遭到黑客攻擊,導致 360 多萬ETH被盜取,被盜金額占到了當時整個ETH網絡上的 14%,對當時剛上線一年的以太坊來說,這次黑客事件可以關乎著以太坊的生死。當時,Vitalik 提議的方案是,先是社區進行一次軟分叉,把與之相關的交易認做無效交易,讓攻擊者無法提走被盜的 ETH,然后再發起硬分叉,將被盜的ETH找回來。而這種回滾的方式,卻違背了區塊鏈的不可篡改的初衷,造成在之后硬分叉過程中,部分礦工從以太坊社區出走。


          最終, 97% 的 ETH 持有者對 Vitalik 的提議了贊成票,硬分叉通過,這條新鏈也就是現在的ETH,而那條原鏈則改名為了以太坊經典 (Ethereum Classic),而ETC也是最成功的一條分叉鏈,因為它繼承了最原始的區塊鏈極客精神,所以很多人也將它視為真正的以太坊。當時的The DAO事件嚴重打擊了當時加密貨幣用戶的信心,也因為這個事件,當時名噪一時的DAO概念也被打進了冷宮,直到5年之后,伴隨DeFi的火爆,DAO作為一種治理體系才開始重現在大眾視野中。


          EthereumFog(ETF)


          EthereumFog(ETF)于 2017 年 12 月 14日 推出,分叉塊高度為 4730660,這是一條為解決以太坊所缺乏的分布式存儲和分布式計算能力的問題而催生出的分叉鏈,他們所提出了名為霧計算( Fog Computing )的概念,宣稱可以提供相比云計算更分布式,更接近網絡邊緣的技術。用其團隊自己的當時話來說,打造以太坊進化版的“世界計算機”。EthereumFog 借助當時比特幣的分叉熱潮,也博得了不少的關注度,但也僅限如此,不久之后,熱潮退卻,EthereumFog 也逐漸消失在了人們的視野中。


          EtherZero(ETZ)


          EtherZero(ETZ)于 2018 年 1 月 19 日發布,分叉高度在 4936270。EtherZero 提出了引人關注的零交易費和即時付款功能,推出了兩層網絡結構,即由網絡中的主節點組成的仲裁層和工作量證明( PoW )共識層,這也與當時的公鏈架構不同, 還將出塊時間縮短至 1-2 秒。自推分叉之后,ETZ 就受到了很多質疑,當時著名的以太坊代幣錢包 MyEtherWallet 稱 Etherzero 相關的代碼會使用戶的以太坊資金受到威脅, Metamask 官網將其標記為釣魚網站。


          目前,其官網早已關閉,社交媒體的動態也在 2020 年之后停止了更新,EtherZero 也只是分叉歷史上的一粒塵埃。


          以太坊 2.0:重置難度炸彈分叉


          這是獲得了社區共識的一種特殊分叉。


          “難度炸彈”是一種根據區塊時間調整鏈難度的機制算法,最初的設定是為解決以太坊從 PoW 鏈能順利轉向 PoS 鏈,也就是為了現在的合并所準備的一種特殊機制,伴隨區塊高度的增加,會讓挖礦難度指數級增加,結果就是讓礦工在衡量成本無利可圖退出 PoW 鏈,避免出現新鏈和舊鏈并存的結果。但如果不能在一定區塊高度前完成合并,那難度炸彈會反過來影響自身的網絡性能,造成主網出塊慢、網絡擁堵等,難度炸彈先后被推遲了 6 次,也就產生了六次分叉,今年的 EIP-5133 提案將度炸彈推遲到了 9 月中旬,也就是預計 The Merge 合并的前夕。


          六次推遲難度炸彈 數據來源:bitinfocharts


          縱觀過去以太坊的多次分叉,可以看到,分叉以太坊或許并不難,難的是在分叉后該何去何從,縱使這些分叉曾激蕩起了巨大的浪花,但始終都未動搖過以太坊的地位,往往只是雷聲大雨點小。


          2.2 此次分叉與過往分叉的不同


          相比過去的多次分叉,特別是對比 ETC 的硬分叉,此次分叉最大的不同體現在鏈上資產與生態發展上。


          2016 年 ETC 分叉時,Tether ( USDT ) 的市值僅為 0.65%,穩定幣剛開始走入人們的視野,以太坊鏈上生態還未起步,無需考慮智能合約和代幣問題,而且技術上實現難度也比較低。而如今,不僅穩定幣成為一種廣泛的鏈上資產,其中明確支持合并的 USDT 與 USDC 就占到了整個加密市值 10.6% 以上。而且以太坊還坐擁 389 億美元 TVL,擁有最為龐大的生態網絡,目前以太坊主網上部署的智能已經多達 5120 萬個,即使是現在處于熊市的非活躍期,目前依舊在以每周 5-6 萬個新增智能的速度增長。


          2017-2022 穩定幣發展情況 數據來源:theblock


          面對以太坊紛繁復雜的生態應用,特別是在缺少 Chainlink、Curve 等基礎設施以及主流穩定幣的支持后,PoW 分叉鏈很難讓分叉出的應用正常的運行起來。此外,對于分叉后是否刪除難度炸彈或者調整 EIP-1559 等調整,這些新規則的設定都需要開發新的節點客戶端、瀏覽器等基礎工具,同時也需要協調好新鏈礦工與社區的治理維護,所以,如何處理上述這些問題,對 PoW 支持方都會構成了非常大的挑戰。


          2.3 站隊與選擇


          目前,面對分叉主要可以分為兩個陣營,ETH-PoS 派和ETH-PoW 派。


          ETH-PoS 派是此次合并的支持者,分叉活動的反對方,主要以以太坊基金會、以及幾大穩定幣、頭部的基礎設施應用為主,無論是在資金還是在影響力上,都處于絕對的優勢方。


          • Tether:將按照官方時間表支持 PoS 以太坊

          • Circle:將在以太坊合并完成后僅支持以太坊 PoS 鏈

          • Aave:只認 PoS 鏈為主鏈,將把在 PoS 共識下運行的以太坊主網作為新的規范治理系統

          • Curve Finance:選擇只有穩定幣選擇的鏈

          • Chainlink:協議及服務將繼續在以太坊上運行,不支持 PoW 等分叉

          • Paradigm:除了礦工之外,以太坊社區中沒有人愿意繼續使用 PoW

          • FTX:FTX 上的以太坊期貨和永續合約將在合并后追蹤采用 PoS 的以太坊網絡


          這些協議都是以太坊發展的最大受益方,任何以太坊的分叉都是對現有社區和影響力的削弱,會影響這些應用 Token 的價格和穩定,帶來不可預知的風險,所以選擇站隊 PoS 不難理解。


          ETH-PoW 派是推動此次分叉活動的主要力量,主要是一些礦工、非頭部交易所等


          • 波場:支持以太坊分叉并上架分叉代幣

          • F2Pool:支持讓礦工社區決定,將繼續為 ETH PoW 提供礦池服務

          • Gate:支持預分叉并將提前開啟分叉幣兌換功能

          • 抹茶:支持以太坊的升級和潛在的硬分叉


          總之,和以太坊綁定越深的項目,對分叉的反對越強烈,PoS 具有正統性,而被踢出局的礦工、對以太坊綁定和依賴度不高的項目、或者需要熱度來增加活躍度的交易所,則會對分叉鏈保持強烈興趣,一句話總結:分叉不是技術的角逐,而是利益的博弈。


          在以太坊基金會的大力助推下,轉型 PoS 成為了必然,面對監管的加強,面對質押節點運營商和以太坊基金會影響力的壟斷,也有人也開始質疑以太坊是否還秉持著 “Code is Law” 的區塊鏈精神?以及 PoS 是不是讓以太坊更加中心了?


          2.4 POS后更中心化了嗎?


          目前,用戶對于轉型 PoS 后,以太坊中心化程度更高的質疑主要體現一下幾個方面:


          Staking 網絡高度中心化當前信標鏈上總計質押著 1333 萬枚 ETH,占到以太坊總供應量的 11.1%,大部分都是托管在了中心化的質押服務商或交易所手中,其中,Lido 作為龍頭老大,占到了整個信標鏈上的 30.9%,其次為 Coinbase 的 14.7%,Kraken 的8.4%,幣安的 6.7%,合并來看,Staking 服務商和 CEX 占到總計有 63.8%,而對于 PoS 來說,占比達到 1/3 以上基本上就可以影響到鏈的正常運行,這也可能成為以太坊 2.0 的阿克琉斯之踵。


          信標鏈以太坊質押服務商占比情況 數據來源:dune


          Staking 服務商的中心化,會帶來抗監管能力的直接下降,特別是在 Tornado 事件的持續發酵之下,讓越來越多的用戶開始關注這方面潛在的風險。技術端是以太坊基金會、Infura 以 Conscyse 等核心組織,資產端是 Lido、Coinbase 等企業,可以說以太坊周圍站著的巨頭基本都是中心化的機構,他們共同維系著這條生態最大的公鏈,相比比特幣,這些核心組織的影響力過大也為以太坊引入了很多不可控的因素。


          轉型 PoS 后以太坊 Staking 是否會被認定為證券?畢竟過去 Coinbase 的存 U 生息都被 SEC 調查過,正所謂樹大招風,以太坊的 Staking 服務是否會被 SEC 盯上也是一個潛在的風險。此外,轉型 PoS 后,以太坊出塊節點能否保持良好的匿名性打包交易以及面臨各種新式攻擊的穩定性都還有待驗證。


          2.5 小結


          以太坊無疑是當下區塊鏈世界的中心,無論是它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都牽動人心。雖然以太坊社區不如比特幣社區分叉得那么頻繁,但是依然誕生了以 ETC 為首的一系列分叉。同時以 V 神為核心的以太坊基金會也在不斷以自身的影響力推動以太坊網絡的自我迭代演化,正如我們當下親歷的合并事件。至少我們現在已經可以預期一個由 PoS 主鏈和 L2 擴展組成的 ETH 2.0 版本。

          但是正如比特幣的種種問題催生出了以太坊一樣,以太坊的問題也催生了新一代的區塊鏈。它們有的創始人直接來自早期的以太坊團隊,有的早已踐行以太坊如今才轉向的 PoS,還有的來自另一個稍遠的被稱為聯盟鏈的區塊鏈譜系。而這些新鏈就是我們下一部分的主要內容。


          3. 區塊鏈2.X:新鏈的演化


          雖然以太坊將區塊鏈帶入了智能合約時代,但當時以太坊也遇到了當年和比特幣類似的發展方向問題。交易費用高和驗證緩慢還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如果任由社區像比特幣社區一樣分裂,并且堅持 PoW 的傳統,那么淪為“比特幣二號”也許會在所難免,再往前推算一步,歷史是不會記住第二的。


          主要的矛盾集中在了堅持 PoW 的礦工和希望 PoS 的項目方(以及普通用戶) 之間。在那些日月,一種不穩定的短暫平衡由此而生。即使早在 2015 年以太坊就已經提出過以難度炸彈方案將驗證機制轉向 PoS,但是在隨后的 7 年里(2015-2021)這個方案被礦工否決推遲了 6 次。


          這場 PoW vs. PoS 的戰爭經年累月,甚至導致了以太坊創始人內部的分裂。在這個日新月異的行業,等待戰爭結束的每一天都是一種煎熬。


          有人等不住了,效仿以太坊當年故事,開始了另起爐灶。而這些人因為缺乏啟動資源,將一種新的力量—— VC ,引入了區塊鏈行業。這一次,區塊鏈的傳統又一次被打破了,有了專業的投資人,區塊鏈項目開始變得更像是一家初創的科技公司,空投變少了,“糖果”也不甜了,同時分叉也漸漸成為過去,PoW 也漸行漸遠。


          這一次的故事將從兩位前以太坊聯合創始人分別創立的 Polkadot 和 Carnado 開始,再到后來的一系列號稱“以太坊殺手”的PoS公鏈,最后以另一個很久前分類出去的聯盟鏈譜系的后裔回歸結束。


          3.1 舊日遺風:曾經的以太坊聯合創始人


          以太坊最初除了 Vitalik 之外還有 7 位聯合創始人。在后來的一次訪談中,V 神親口表示當初以太坊有 8 位聯合創始人可能是個錯誤。在以太坊初創的那幾年,8 位創始人之間的意見分歧越來越大,其他的 7 位創始人也先后離開,只剩 V 神還留在了以太坊基金會。


          而其中的兩位分別創立了 Carnado 和 Polkadot 。很難說這兩者是不是以太坊思想的延續或是變種,因為所有以太坊之后的區塊鏈都或多或少地帶有以太坊的影子。無論各個項目方反復強調自己的驗證機制有多么特別,本質上都是變種的 PoS 而已。而這兩個項目為我們帶來了以太坊變種的最早案例。


          Carnado(ADA):迷思


          Carnado 由 Charles Hoskinson 創立。圍繞著這個項目有著各種各樣的風風雨雨,眾說紛紜,但到頭來,如果一定要給 ADA 一個標簽的話,開發緩慢是逃不掉的了。


          根據維基百科給出的 Carnado 大事記:


          • 從 2015 年 9 月到 2017 年 1 月,卡爾達諾進行首次代幣發行眾籌,籌集了 6,200 萬美元,售出約 300 億張 ADA 兌換劵。

          • 2019 年 9 月 28 日,IOHK 宣布與鞋類品牌 New Balance 合作,采用 Carnado 區塊鏈確認品牌運動鞋真偽。

          • 2020 年 7 月,Shelley 升級推出委托質押功能。ADA 持有者能夠與其他持幣者匯集 ADA 代幣質押以賺取收益。

          • 2021 年 4 月 27 日,Carnado宣布與埃塞俄比亞教育部合作發展區塊鏈。

          • 2021 年 9 月,Carnado 宣布 Alonzo 主網上線,為 Carnado 區塊鏈帶來智能合約運行功能。”


          這張 Carnado 大事年表非常簡單,但卻是非常完整。從開始融資之后的整整 6 年,Carnado 都沒有智能合約。而依靠著營銷和市場推廣,竟然也維持了相當高的市值。


          開發緩慢或許是沒有明確方向的另一種體現。從年表上也能看出,Carnado 涉及的領域非常廣泛,有些概念時至今日依然超前,但是沒能落實的概念始終是一種預期,可能維持的了市值,但是改變不了世界。


          無疑如何,他們一定是做對了什么。


          Polkadot:曾經的跨鏈之王


          比起謎一樣的 Carnado,Polkadot 就讓人容易理解多了。


          Gavin Wood 作為創始人,讓跨鏈曾經成為這個項目的代名詞。Polkadot 和另一個項目 Cosmos 開起了一個新的多鏈模塊化區塊鏈的方向,并在統一共識驗證上各自以不同的思路做到了極致。


          在 2017 年 10 月的首次代幣發行(ICO)中,籌集了 1.4 億美元,并在 2020 年 5 月開始出塊,在慢的方面,Polkadot 一定也不遜色于 Carnado 。


          同時在代幣用例設計(經濟模型)和議案投票(治理方式)設計上,Polkadot 的水準也都遠高于同類區塊鏈。


          Polkadot 這也算是開了特色區塊鏈的先河。


          3.2 曾經的“以太坊殺手”們


          包括 Carnado 和 Polkadot 在內,還有幾個區塊鏈項目都在 2021 年時被冠以“以太坊殺手”的稱號。他們遇上的是當時的以太坊轉 PoS 不成,但市場需求卻突然擴大的行業機遇期:BNB,Solana,Terra,Avalanche …… 在當時,似乎每一條高速和手續費低的新鏈都可以被掛上以太坊殺手稱號。


          雖然只是在去年,但是卻恍如隔世。有的項目生存了下來,有的已經死去,有的還在掙扎。當物種開始變多之后,藍海轉紅之后,淘汰和迭代就愈發加速了起來。


          BNB鏈:幣安交易所


          BNB 鏈(原 BSC )是最早(2021 年初)爆發的以太坊殺手。憑借著最大的中心化交易所支持,將半年前開始的 Defi 玩法復刻到更高效的 BNB 鏈上,從某種意義上也確定了 DEX 流動性挖礦+借貸的新公鏈 Defi 模式。而這一模式也再后來多次被其他鏈復制。但是過于粗糙的以太坊項目復刻讓 BNB 鏈上的 Defi 項目遭遇了年中的大規模黑客攻擊。


          Solana:從 Defi 到 NFT


          Solana 從很多方面都和 BNB 很像——FTX 交易所的支持,Defi 的模式起步。在 2021 這個牛市渲染之下,Solana 創造了主流幣種唯二的百倍回報。2021 年末至 2022 年 Defi 落幕的時期,成功地發展出了除了以太坊之外最大的 NFT 市場。這種方向轉型的成功或許是 Solana 帶給這個行業的啟示。


          Terra:成敗算法穩定幣


          2021 的收益率冠軍就是 Terra,成功地讓 Solana 只能屈居第二。區塊鏈代幣 Luna + 20% 回報算法穩定幣UST 的模式在 2022 年初還有其他鏈試圖模仿。但是一切都在今年 5 月煙消云散,恐慌下的擠兌和高回報率成了壓倒駱駝的最后稻草。作為親歷者,我想我們應該感謝 Terra 給我們所有人上了一課。


          Avalanche:跨鏈以太坊項目


          Avalanche 之前,所有項目都在考慮如何發展自身生態的原生項目,和以太坊差異競爭。Avalanche 是大規模引進以太坊 Defi 項目的公鏈先驅。通過兼容以太坊的系統(EVM),以太坊上的 Defi 龍頭項目紛紛擁有了 Avalanche 的版本。流量帶動了幣值和曝光度,同時也推高了 Avalanche 的幣值。



          3.3 新的回歸:Meta (原 Facebook) 聯盟鏈的遺產


          在區塊鏈世界,聯盟鏈因為去中心的問題一直被排擠在主流區塊鏈之外。但是在 2021 年爆發的所有公鏈中,再也有沒有像比特幣或者以太坊那樣去中心化的鏈了。所以從這個角度而言,聯盟鏈以某種形式回歸主流區塊鏈只是時間問題。


          所以 2022 年上半年區塊鏈的新熱點就成了原來 Libra 區塊鏈團隊的開發者在 Libra 基礎上開發的新公鏈 Sui、Aptos 和 Linera,已經完成了融資,估值數十億美元。現在還在測試階段。


          3.4 尾聲


          在 2021 年的某個時間點,似乎真的有了種以太坊會被某條新公鏈取代的錯覺。


          而轉機也在 2021 年出現。當年在全球范圍內出現了反對 PoW 挖礦的世界性運動,有些國家激進地認定挖礦行為違反并予以取締,比特幣和以太坊的礦工都損失慘重。以太坊卻因此少了很多轉向 PoS 的阻力。


          如果這周的合并順利,Eth 2.0 就要來了。以太坊的時代就還沒有結束。


          4. 總結


          以分叉、新鏈和升級為視角的區塊鏈演化史其實只揭開了這個生態的冰山一角。而生物的演化史證明,只要不斷變化,就可以爭取到生存的機會,而這一點在區塊鏈的演化中也不斷地在重演。


          這段演化史也是區塊鏈的生存史,在內部和外部的壓力中不斷進行著變化更新。區塊鏈社區內部對于區塊鏈應該是什么樣一直有著爭議,外部的政治經濟科技環境也一直在塑造著區塊鏈的方方面面。和其他事物一樣,區塊鏈也在自我認同和生存壓力之間來回搖擺,而選擇的最終會取決于外部環境的嚴酷與否。


          所有的歷史都是當代史,所以每當面臨重大歷史關口是,我們人類總是喜歡回顧歷史。很快我們就將迎來以太坊的 2.0 合并升級,正如第二章節的標題,我們也不知道到底是新時代的大門還是潘多拉的魔盒。但是出于對樂觀的迷之自信,和對所有歷史悲觀預期的現實否定,我們一直都是理性樂觀派。


          這個時代的人見證了區塊鏈的誕生,希望它能帶我們進入下一個時代。


          ————————————————————

          附一:BTC分叉幣史(來源:https://forkdrop.io/)

          • 2014.05.12 CLAMs CLAM

          • 2015.03.30 Dalilcoin DLC

          • 2015.03.30 Bitcoin Stake BTCS

          • 2017.03.03 Qeditas QED

          • 2017.08.01 Bitcoin Cash BCH

          • 2017.08.01 Bitcoin SV BSV

          • 2017.08.01 Bitcoin Clashic BCHC

          • 2017.10.24 Bitcoin Gold BTG

          • 2017.10.24 Bitcoin Coral BTCO

          • 2017.11.02 BitCore BTX

          • 2017.11.24 Bitcoin Diamond BCD

          • 2017.12.11 Bitcoin@CBC BCBC

          • 2017.12.12 BitcoinX BCX

          • 2017.12.12 Super Bitcoin SBTC

          • 2017.12.12 BitClassic Coin BICC

          • 2017.12.12 Oil Bitcoin OBTC

          • 2017.12.12 Bitcoin Hot BTH

          • 2017.12.15 Bitcoin Pay BTP

          • 2017.12.17 Bitcoin World BTW

          • 2017.12.18 Bitcoin Wonder BCW

          • 2017.12.18 Bitcoin Faith BTF

          • 2017.12.18 Bitcoin King BCK

          • 2017.12.26 Bitcoin Top BTT

          • 2017.12.27 Bitcoin God God

          • 2017.12.27 New Bitcoin NBTC

          • 2017.12.27 Bitcoin File BIFI

          • 2017.12.27 FastBitcoin FBTC

          • 2017.12.28 Segwit2X B2X

          • 2017.12.28 Quantum Bitcoin QBTC

          • 2017.12.28 Bitcoin Cash Plus BCP

          • 2017.12.29 Bitcoin Holocaust BTHOL

          • 2017.12.31 Bitcoin Nano BN

          • 2017.12.31 Bitcoin Pizza BPA

          • 2017.12.31 Bitcoin Ore BCO

          • 2018.01.02 Bitcoin Boy BCB

          • 2018.01.12 Bitcoin Candy CDY

          • 2018.01.12 World Bitcoin WBTC

          • 2018.01.19 BitVote BTV

          • 2018.01.19 Bitcoin Smart BCS

          • 2018.01.20 Bitcoin Interest BCI

          • 2018.01.24 Bitcoin Atom BCA

          • 2018.01.25 Bitcoin Community BTSQ

          • 2018.01.31 Bitcoin Parallel BCP

          • 2018.01.31 Bitcoin Pro BTP

          • 2018.02.01 Bitcoin Hush BTCH

          • 2018.02.05 Bitcoin 2 BTC2

          • 2018.02.12 Big Bitcoin BBC

          • 2018.02.20 Bitcoin Cloud BCL

          • 2018.02.28 Bitcoin Dollar BTD

          • 2018.03.27 Bitcoin Lambo BTL

          • 2018.04.01 ClassicBitcoin CBTC

          • 2018.04.18 Bitcoin Clean BCL

          • 2018.04.20 Smatt Bitcoin SBC

          • 2018.04.29 Bitcoin Class BCS

          • 2018.04.30 Fox BTC FBTC

          • 2018.05.01 Bitcoin Metal BTCM

          • 2018.05.17 Bitcoin Reference Line BRECO

          • 2018.05.20 Bitcoin Core BTCC

          • 2018.05.28 MicroBitcoin MBC

          • 2018.06.30 Bitcoin Dao BTD

          • 2018.08.21 Bitcoin RM BCRM

          • 2018.11.15 Bitcoin Stash BSH

          • 2018.11.22 Bitcoin Air XAP

          • 2018.12.22 Bitcoin Post-Quantum BPQ

          • 2018.12.28 Bithereum BTH

          • 2019.01.04 BitcoinCash Zero BCZ

          • 2019.05.14 Cereneum CER

          • 2019.07.19 MimbleWimbleCoin MWC


          參考

          比特幣的分叉史(2009-2018)

          Sasha Ivanov https://zhuanlan.zhihu.com/p/62895584

          比特幣共識分叉的完整歷史

          BitMex https://blog.bitmex.com/zh_cn-bitcoins-consensus-forks/

          Vitalik Buterin《Endnotes on 2020: Crypto and Beyond》

          Carnado

          維基百科: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ardano_(blockchain_platform)

          以太坊分叉簡史:https://www.ethereum.cn/the-history-of-ethereum-hard-forks


          本公眾號所載文章中觀點僅代表原作者個人立場,不代表元宇宙之道立場。投資者不應將文中觀點、結論為作出投資決策的唯一參考因素,亦不應認為文中觀點可以取代自己的判斷。在決定投資前,如有需要,投資者務必向專業人士咨詢并謹慎決策。

          加入Defi之道

          電報頻道:https://t.me/defizhidao

          電報社區:https://t.me/news_8btc

          官網:https://www.defidaonews.com/

          Discordhttps://discord.gg/defidao

          APP:https://m.defidaonews.com/app-download


          Copyright © 2021.Company 元宇宙YITB.COM All rights reserved.元宇宙YITB.COM

        1. <dfn id="njlhd"></dfn><source id="njlhd"></source>

          <source id="njlhd"></source>

            <dfn id="njlhd"><video id="njlhd"></video></dfn>
            <source id="njlhd"><address id="njlhd"><sup id="njlhd"></sup></address></source>

            <b id="njlhd"><small id="njlhd"></small></b>
              <tt id="njlhd"></tt>

                <video id="njlhd"><address id="njlhd"><kbd id="njlhd"></kbd></address></video>
              1. 4438xx亚洲最大五色丁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