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資產與web剛剛發展時的情況很像。畢竟無論在30年前,還是在今天,內容都是看上去最高性價比的資產——他們單價的天花板高、遷移成本很更低。尤其是那些“只讀”的“精品內容”,更是如此。但顯然,這一階段區塊鏈的“合法性”危機依然沒有解除。即便在“大本營”美國,盡管扎克伯格在Libra在落地方案上一讓再讓,但政府依然堅決否決了這個穩定幣項目。這代表國會對這種金融方式的風險存在極大的質疑——監管難度過大是web3的鎧甲,也是web3的軟肋。web3必須找到新的場景,來進一步延伸自己的“合法性”。其中最有名的概念性嘗試,就是“元宇宙“。相比于幣與NFT,元宇宙未來邊緣計算和去中心化場景需求更宏偉。它將一勞永逸地解決web3的合法性危機,建立一個超越監管、獨立生長的新世界。但畢竟元宇宙太遙遠,我們可以將這種3.0時期,暫時先視作場景和行為數據的上鏈(“可寫")。最直觀的嘗試其實就是X2E(X to earn),它允許web3創造一個獨屬于自己的場景。用戶通過在Dapp上生成數據,換取對應的代幣,進而完成了自己行為數據、場景數據的“貨幣化”。我們可以看到web3的數字化歷程,幾乎等同于token化歷程。人們嘗試將一切曾經中心化的資產,做web3改造(上鏈)后,再去販賣對應的token。理論上來說,凡是可以數字化的資產,都可以被token;而凡是可以被定量描述的物品,都可以被數字化。如果數字化的進程浩浩湯湯,那么token就會像十二生肖競速故事里,那只趴在數字化這頭牛身上的老鼠。因此無論是元宇宙,還是與web融合的現實生活。我們都可以基于上述web3的發展邏輯,對未來做出一個正在發生的判斷:·任何有“私產價值”、“可數字化”的資產,都會上鏈,都會有屬于自己的token。這些資產包括但不限于,我們有價值的行為數據、健康數據、甚至隱私數據等;在元宇宙的一切虛擬資產,包括但不限于房產、服裝、頭像、游戲中的載具等等。我們不妨將這種預期稱之為“token主義”——在web3世界里,萬物皆可token。圖源:unsplash這種數字化和貨幣化的雙軌合并,或許會帶來人類社會的一次“異化”。最直觀的是物品屬性的改變。比如,在現實生活中,物品首先是“用品”,其次是“商品”。“商品”在物品的存在形態其實非常短暫,往往只是從工廠到收銀臺,短短幾天到幾個月的時間;而一旦物品體現了“用品”價值,它的“商品”屬性就被快速損耗掉。但是在web3世界里,沒有了“折舊”概念,也終結了中心化的“流通形態”。所有的token,在任何時候都可以呈現出無差別的商品形態。換言之,在web3世界里,物品首先是“商品”,其次是“用品”。這種物品屬性的調換帶來的影響力可能是復雜的。比如,所有的商品在這樣的環境下,都會呈現出一定的“投資屬性”,然后催生稀缺品的價格快速攀升。這在現實生活中其實有對應的案例,如籃球潮鞋和中古女包的交易。參與者為了最大程度地保護球鞋的商品價值,根本不會上腳哪怕穿一次鞋子。在歷史上,古代政府重點管控的也是兼具類似屬性的物品,比如鹽、鐵、白銀等。因為如果沒有好的市場監管體系,它幾乎必然吸引少數人對商品的市場壟斷——當商品沒有了折價的風險,價格壟斷帶來的收益就會變得更加誘人。這種物品屬性的改變,又必然在不同維度推進人的全面異化。我們這里不想聊所謂“屏幕流量”、“手機”等對人類大腦的影響。本文專注賽博資本主義的討論,所以我們暫時回歸到馬克思經典的“勞動異化”理論中。在馬克思看來,異化至少有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異化讓人的勞動成為商品。最典型的表達莫過于亨利·福特的那句名言,“我們明明只想雇一雙手,為什么偏偏來了一個人”。其次,異化帶來的勞動結果不僅是“異己”的,還成為一種的力量與自己對立。馬克思認為,在資本主義框架下,“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貶值成正比”。工人們作為一個集體,越是努力工作,他們單一的勞動成果就越廉價。他自己會變成廉價的商品,也就越貧窮。實際上,在部分第三世界國家,工人勞動力已經廉價到了需要打好幾份工,才能勉強滿足家庭開支的地步。對于中產階級來說,人們總是在獲得廉價商品和服務的時候忘掉這種“剝削”,然后又在買房或者小孩上學、老人看病的時候想起它。所以我們可以順著這個邏輯提出一個新的問題是:如果token主義讓人的數據無孔不入地完成了數字化和貨幣化,那么資本主義帶來的剝削是否也會變得無孔不入?如果我們的一切都被被token,那么底層人民的一切也會進入到數字化剝削的范疇內。福特需要你的一雙手,蓋茨可能需要你的眼,馬斯克可能需要你的腿。人們在睡覺時,可能都會有大型藥廠、設備商、或者保險公司需要你的睡眠數據。web3未來是否可以在token的外衣下,通過廉價到極致的價格,“合法地”獲得大量無產者的數據和勞動——就像他們在第三世界用300美金承包一個子宮一樣。那么web3就只會保護中產階級以及以上經濟階層人群的數據安全,而事實性地、深度剝削掉無產者的數據所有權。web3世界的剝削已經發生在第三世界國家中,目前是以X2N的形態出現。如在菲律賓、阿根廷,“PLAY TO EARN”區塊鏈游戲《Axie Infinity》已經成為一些年輕人的工作。他們通過繁殖寵物,對戰獲得積分,或者再賣掉寵物來獲得區塊鏈貨幣,形成了一套web3上的“養殖業”。在StepN平臺,高昂的獎勵讓一些人在平臺中購買昂貴的虛擬鞋后,又雇傭外賣騎手、快遞員來“穿”鞋,進而獲得現金流——這已經成為了一個經典的勞動剝削場景,有人擁有“生產資料”再購買勞動力來獲得金錢。但相比于不同國家擁有的工業聚集優勢,web3在理論上其實是全球性的。這意味著,只要規則允許,非洲農民與美國工人會直接參與StepN“跑步競爭”,區域間建立的產業工人壁壘也將不復存在。那種資本主義所營造出來的,為了本國制度穩定而不斷向外轉移價值剝削,進而維持住本國的相對“福利社會”的情況,也將面臨挑戰。全世界無產者,環球同此涼熱。我們應該慶幸跑步不能真的賺錢,否則就一定會有人跑死在虛擬鞋里。我們也該慶幸洗碗不會賺錢,否則就會有人天天在家里洗碗。但這并不意味著,未來我們不會在類似X to eran的設計中,扮演那個不斷洗碗或者跑步的人。我們或許還不知道未來的剝削形態是怎樣的,但是這種利用數字化,將人類生活的貨幣化、進而市場化的行為,是必然需要警惕的。這可能是一件略顯奇怪的事情,相比于100年前的人們異化在機器里、成為機器的一個構件,我們這一代人卻可能要異化在“生活”里。說到底Token會成為一種輔助資本,在地域性的廣度、勞動者生活的深度上,都前所未有的高效率剝削工具。而這種工具,在超級資本家與超級壟斷者的結構加持下,會愈加有力。《黑鏡》中人們靠騎自行車獲得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