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截圖自TikTok官網
圖片截圖自YouTube視頻
一些之前參與直播的博主們在接受《金融時報》采訪時表示,他們已經不再和TikTok進行直播帶貨形式的合作。同時,由于庫存倉儲、物流送達時間偏慢等問題,已經導致直播帶貨的博主們掉粉。一些博主對媒體表示,他們的收入在今年4月過后還被削減,導致更多的博主不想繼續合作,沒有了當地網紅博主的支持,使得整個直播帶貨項目難以大規模推進。
根據Dexerto的報道,一些英國博主表示,他們離開英國直播項目,是因為他們收到的收入非常低,甚至沒有獲得任何收入。博主Dr.Carolina表示她被TikTok指定銷售的產品大都是廉價的,質量差的產品,這讓她有點難以接受。
可以說,在這些博主們眼中,TikTok并沒有在貨源、海外物流上做好準備,也就更談不上教育市場和培養用戶習慣這一層次的問題。
“有毒”的企業文化和不斷出走的員工
TikTok企業文化“有毒”在過去不斷登上美國和英國的媒體版面。
《金融時報》對英國分部TikTok Shop團隊的員工進行了一段深入的員工調查。當時,TikTok還沒有宣布放棄擴張計劃。
在員工們看來,這家公司不斷宣揚的那種“吃苦耐勞、加班光榮”的企業文化很難被認同,尤其是沒完沒了的加班和違背當地勞動法的言論更讓他們難以接受。
去年,TikTok英國團隊開始打造直播電商業務TikTok Shop。根據Business Insider報道,截至目前,已經有大約有20多名員工集體離職,占整個TikTok Shop全球拓展團隊的一半人數。
“每周都有人離職。這就像是一場游戲——每周一我們都會問一問又有誰被解雇了,誰自己離職了。”一位現任員工告訴《金融時報》。10位員工在接受采訪時提供了一些細節,讓我們得以窺見整個團隊所承受的工作壓力。
一位員工表示,他們身在英國,但需要頻繁與中國團隊的工作時間保持一致,跨國開會。這樣的結果就是,他們常常每天工作超過12小時。此外,一些員工抱怨,哪怕英國當地時間直播結束后已經很晚,他們仍然需要在當天撰寫提交一份反饋報告。
讓這種矛盾激化的是2021年才開始從國內空降負責TikTok Shop運營業務的馬詩駿(Joshua Ma)的一番言論。經過多個媒體報道,在他被派往英國任職后的一次內部員工聚餐活動中,他語出驚人,表示作為“資本家”,他覺得”不應該給員工帶薪產假”。這種赫然和當地勞工法背離的言論一出,員工們都表示難以接受。
這件事直到半年后被《金融時報》在前文提到的調查報告中爆料出來,TikTok才對馬詩駿的不當言行作出調查決定。之后,他的飛書狀態就成了“休假中”。
如果說這種偶然出現的不當言論和加班已經讓英國員工感到抓狂,那企業無時無刻不在嘗試傳遞的一種洗腦式吃苦耐勞、加班光榮的企業文化更是讓員工感到有毒。據《財經時報》報道,當時TikTok內部會鼓勵那些愿意加班的員工,同時批評那些請假的員工。此外,在公司內部溝通軟件中,TikTok甚至會轉發員工熬夜工作的照片,同時加以鼓勵。相反,那些請假的員工會被降職。此外,TikTok也會批評那些在非工作時間,沒有回復工作消息的員工。
對于企業文化“有毒”的評論不單單來自于TikTok英國員工,同樣也來自其美國員工。
今年4月,TikTok位于紐約的前任全球賬戶總監(Global Account Director)Pabel Martinez在播客節目中公開批評了TikTok的加班文化。他表示,在TikTok美國,他曾經常常被上司要求周末加班開會。同時,他指出在TikTok經理會提出需要員工每天工作12個小時,一周工作六天。
Pabel并不是唯一的美國員工對此表示不滿。有員工對Business Insider表示,雖然TikTok看似獨立于母公司字節跳動,但其大部分決策權都在國內。
總之,基于各種各樣的原因,TikTok電商直播業務的人才正在面臨大規模流失。同時,由于海外物流遠不如國內方便快捷,導致在中國火爆的直播電商業務難以在海外擴展。
最后,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沃爾瑪等公司也在嘗試推行其直播帶貨業務。至于這種形式能否真的在海外服了水土,可能我們還需要再等個幾年看一看。
喜歡這篇文章?
文章轉發自硅星人微信公眾號,版權歸其所有。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和任何投資暗示。
Copyright © 2021.Company 元宇宙YITB.COM All rights reserved.元宇宙YIT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