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見聞(yyzjianwen)
作者|Eiffer
編輯|Gigi
添加微信,加入社群(QKLjianwen)
如今,在區塊鏈和互聯網的驅動下,“收藏”一事似乎改天換地。
曾經,“收藏”大多是收藏一些古董老物件、名人字畫等等,后來雖然延伸到了鞋子、手辦之類的,但是仍然沒有脫離“實物”這個范疇。不過,隨著NFT中國化的快速實現,“數字藏品”迅速走紅,在“虛擬”領域闖出了一片新天地。
據相關數據統計顯示,目前國內數字藏品平臺達到了約300家,僅2021年藏品發售數量就超過450萬份。據數據領域研究平臺頭豹研究院測算,2026年我國數字藏品市場規模將達300億元。
不再拘泥于傳統藏家們,許多普通人也都紛紛入手數字藏品,使得這片藍海愈發廣闊。數字藏品快速發展的背后,存在著哪些機遇?又隱藏了哪些挑戰呢?
從NFT到數字藏品
數字藏品的源頭是NFT。而在國外,NFT的熱度更甚。
2021年初,一位數字藝術家僅僅是將自己曾經創作的數千張畫作組合成為一幅數字藝術作品,就在佳士得拍賣行拍出了6934萬美元的天價。這名藝術家叫Beeple,這幅作品被命名為《每一天:最初的5000天》。
除了數字藝術家們賺得盆滿缽滿外,諸如無聊猿此類的NFT IP也收獲巨大。此外,諸多明星藝人、體育球星等都相繼投資NFT,或者干脆聯合發行NFT,不想錯過這一塊大蛋糕,可見NFT的市場利益有多么誘人。
那到底什么是NFT?一般來說,NFT是指非同質化代幣,相對于比特幣、以太坊等同質化代幣。NFT基于區塊鏈技術,具有不可分割、不可替代的特性,簡單而言就是數字資產的身份證。
在國內,受政策、市場等多方面影響,NFT化身成為數字藏品,開啟了快速發展之路。雖說數字藏品脫胎于NFT,技術原理基本一致,但是兩者之間依然不能簡單畫上等于號,在發售方式、交易規則、實際玩法等方面存在顯著區別。
眼下,阿里、騰訊、京東、百度等互聯網大廠都已經深度布局,更多的市場主體也來蹭一蹭熱度,或開發了專有數字藏品平臺,或引入了數字藏品概念。在此形勢下,數字藏品行業生態圈正逐步建成,市場規模也在穩步提升。
行業發展喜憂參半
數字藏品的發展自然是有利的:
一是激活了傳統文化市場,帶動了相關消費市場,甚至還溢出到了汽車、航天等實體領域;二是推動了國內在區塊鏈技術研發與市場化應用方面的加快發展;三是促進了傳統文化的傳承、傳播以及現代文化的創新;四是數字藏品發行綠色環保。
當然,有利之外也有弊。
例如,不少人直言,現在數字藏品平臺是多了,但是藏品本身的質量卻一言難盡。有些平臺推出的藏品“品相低劣”,絲毫看不出有什么收藏的價值,純粹是靠著噱頭在吸引一些所謂“藏家”。
也有人“埋怨”,雖然不少數字藏品限定了售賣的份數,但是誰知道以后會不會增發呢?而且有些數字藏品平臺還存在著付了錢卻遲遲不到貨的情況,實在是讓人不放心。
確實。目前,數字藏品行業還處于發展初期,不乏許多渾水摸魚的平臺試圖借此撈一筆錢,藏品設計水平差、內容粗制濫造、藝術價值低下等問題顯著存在。
另外,平臺“跑路”、套錢騙局、交易亂象等也都是數字藏品行業面臨的巨大挑戰。
因此,數字藏品要想可持續發展,必然要經歷一段痛苦的摸索和洗牌階段,同時國家在法律監管等方面也需要加快完善,給一路狂奔的“野馬”套上必要的“枷鎖”。
一言以蔽之,就是不管數字藏品也好、又或其他新技術新業態也罷,秉持寬容之心而不能縱容,允許開拓創新而不能肆意“闖禍”。如此,方能體現價值,才有大好未來。
往期推薦
必讀好文
新手入門
每周元宇宙
掃描二維碼
加個朋友吧
微信號:QKLjianwen
文章轉發自元宇宙見聞微信公眾號,版權歸其所有。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和任何投資暗示。
Copyright © 2021.Company 元宇宙YITB.COM All rights reserved.元宇宙YIT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