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見聞(yyzjianwen)
作者|Eiffer
編輯|Gigi
添加微信,加入社群(QKLjianwen)
在互聯網時代,數字化是亙古不變的主題。傳統文化的發展也需要打破瓶頸,依托新興載體來完成數字化轉型。例如一些傳統藏品,在變身為數字藏品后,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普通人“無緣”的“齊白石”、“徐悲鴻”以及春秋青銅器等,相繼都賣出了“白菜價”。
除了傳統藝術品外,許多現代藝術IP、體育IP、娛樂IP、科技IP,甚至是食品IP等,都搭上了數字藏品這輛疾馳的列車,創造出更多市場機遇。
目前,國內互聯網大廠紛紛布局數字藏品:支付寶推出基于螞蟻鏈開發的鯨探,騰訊則推出了基于至信鏈開發的幻核,百度、京東、網易、嗶哩嗶哩、小紅書等也相繼推出自己的數字藏品板塊。
在這樣的背景下,加快完善數字藏品相關法律法規及監管措施成為必然。近日,《關于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正式出臺,雖然不是一份專門針對數字藏品的文件,但是其中的一些條款仍將對國內數字藏品行業發展產生影響。
【8項重點任務】
5月23日消息,《關于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正式印發。
《意見》提出,到“十四五”時期末,基本建成文化數字化基礎設施和服務平臺,形成線上線下融合互動、立體覆蓋的文化服務供給體系。到2035年,建成物理分布、邏輯關聯、快速鏈接、高效搜索、全面共享、重點集成的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中華文化全景呈現,中華文化數字化成果全民共享。
《意見》還明確了8項重點任務:
一是統籌利用文化領域已建或在建數字化工程和數據庫所形成的成果,關聯形成中華文化數據庫;
二是夯實文化數字化基礎設施,依托現有有線電視網絡設施、廣電5G網絡和互聯互通平臺,形成國家文化專網;
三是鼓勵多元主體依托國家文化專網,共同搭建文化數據服務平臺;
四是鼓勵和支持各類文化機構接入國家文化專網,利用文化數據服務平臺,探索數字化轉型升級的有效途徑;
五是發展數字化文化消費新場景,大力發展線上線下一體化、在線在場相結合的數字化文化新體驗;
六是統籌推進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全國智慧圖書館體系和公共文化云建設,增強公共文化數字內容的供給能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數字化水平;
七是加快文化產業數字化布局,在文化數據采集、加工、交易、分發、呈現等領域,培育一批新型文化企業,引領文化產業數字化建設方向;
八是構建文化數字化治理體系,完善文化市場綜合執法體制,強化文化數據要素市場交易監管。
【諸多難題待解】
隨著一些相關法規的出臺,數字藏品發展自然會迎來利好,不過還是要先把存在的隱患掰扯清楚,才能對癥下藥,徹底根除。
當前,數字藏品市場發展迅猛,各類數字藏品平臺陸續上線,可謂是魚龍混雜。在互聯網大廠打造的平臺之外,存在著更多突然冒出的數藏一線市場,規則不一,但是大多數都允許本平臺藏品進行轉贈或是直接進行交易。
國家對于數字藏品的態度是明確的,不允許借機進行炒作。正因如此,阿里旗下的鯨探也好,騰訊旗下的幻核也罷,對于數字藏品的“交易”屬性都是把控及其嚴格的。其他大廠平臺也是類似,要么不允許轉贈,要么對于轉贈有嚴格限制。
可是更多的數字藏品平臺即使聲稱“遵守規則”,明里暗里還是為“交易”大開方便之門。因為如果不允許交易,那么又如何吸引到那些想要謀取短期暴利的投機客呢?數字藏品平臺越來越多,競爭勢必越來越激烈,這樣的“擦邊”舉動恐怕難以靠“自覺”去避免。
投機炒作還不是最大的隱患。怕就怕一些所謂平臺打著數字藏品幌子,實則是行詐騙之事,那么韭菜們就不是“吃虧”了,而是很有可能一無所有。
因此,加強對數字藏品平臺的監管刻不容緩,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勢在必行。當然,監管歸監管,對于合法運行的數字藏品平臺也要留出空間,不能一棒子打死。
除了監管問題外,諸如推進底層技術持續發展、培養行業專業人才、構建行業標準規范、提高藏家資金與藏品安全保護等,也是接下來需要逐步解決的難題。只有建立一個合法合規、可持續發展的生態體系,數字藏品才能行穩致遠,真正實現為傳統文化與各行各業賦能。
往期推薦
必讀好文
新手入門
每周元宇宙
掃描二維碼
加個朋友吧
微信號:QKLjianwen
文章轉發自元宇宙見聞微信公眾號,版權歸其所有。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和任何投資暗示。
Copyright © 2021.Company 元宇宙YITB.COM All rights reserved.元宇宙YIT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