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眾多領域中,“市場龍頭與第二名的爭奪戰”通常異常激烈。在加密貨幣領域,比特幣和以太坊同樣展開了“社區共識份額”的競爭。
近兩年,隨著以太坊推進PoS轉換、質押開放提現,Layer2解決方案的落地等一系列升級,再加上其生態的不斷繁榮,各個方面的競爭力都在逐漸增強。這也吸引了許多比特幣社區(包括BCH、BSV等分叉社區)的成員加入。因此,現在討論以太坊市值超越比特幣的可能性似乎正當時。作為一度被視為“山寨”的以太坊,超越比特幣的目標正在逐步變為現實,而不再僅僅是一個遙遠的夢想。
主流資金持續關注著比特幣和以太坊的發展。在未來的一輪市場行情中,究竟誰會表現得更為出色?這是一個值得觀察和思考的問題。盡管比特幣依然在市值和認知度上占據領先地位,但以太坊所具備的技術優勢和龐大生態可能會在未來的競爭中發揮關鍵作用。然而,市場狀況和投資者情緒是多變的,兩者之間的競爭仍然充滿變數和未知。因此,投資者和市場觀察者應持續關注加密貨幣市場的動態,以便把握潛在的投資機會。
一、以太坊與比特幣的主要區別
比特幣和以太坊是兩個不同的加密貨幣,雖然它們都使用區塊鏈技術,但它們的設計目標和使用方式有所不同。
1.總體路線不同:數字黃金與數字石油
比特幣的目標是成為一種去中心化的價值交換媒介和價值儲存,它被視為數字黃金。而以太坊的目標則是成為一個智能合約平臺,用于運行去中心化應用程序。以太坊使用以太幣(ETH)來支付合約執行的“油費”。
2.記錄交易的數據存儲模型不同
比特幣使用UTXO模型來記錄交易。這種模型可以讓比特幣網絡始終保持輕量級,交易驗證速度快,系統得以長期穩定運行。而以太坊使用賬戶模型來記錄交易,這種模型為以太坊提供了更大的靈活性,但也帶來了一些挑戰,如“狀態爆炸”問題。
3.共識機制不同
比特幣和以太坊的共識機制不同。比特幣使用工作量證明(PoW)共識機制,以太坊最近轉向了權益證明(PoS)共識機制。PoW機制的核心是算力,而PoS機制則更依賴持幣者的權益。
4.其它區別
交易速度:是另一個不同之處。比特幣的區塊間隔是10分鐘,而以太坊的區塊間隔是13秒。這意味著比特幣的交易確認需要更長的時間,而以太坊的交易則可以更快地完成。此外,比特幣主要用于轉賬,而以太坊上的交易除了轉賬之外還可以包含合約的執行。
主要交易用途:比特幣的交易主要是轉賬,而以太坊上的交易除了轉賬之外還可以包含合約的執行。
二、以太坊超越比特幣的幾個關鍵方面
盡管以太坊和比特幣在路線和領域上各有優劣,但在一些重要角度上,以太坊已經開始超越比特幣。
1.生態基礎設施
以太坊的平臺化生態繁榮是無需比較的,而生態基礎設施的發展也是以太坊領先的重要體現。以太坊錢包客戶端的多樣化、以及上架交易所的數量均超過比特幣,且以太坊生態內的EVM新公鏈和相關跨鏈生態的繁榮反哺著以太坊本身的生態。
2.鏈上轉移、結算金額
根據money-movers的數據,以太坊目前鏈上媒體轉移、結算金額近300億美金,而比特幣這個數據是40+億美金,已經差了一個數量級。以太坊在鏈上資金轉移和結算、跨鏈資金的流入和流出數據上領先于所有公鏈生態。
3.Token供應
以太坊已經進入通縮常態化,成為一種“超穩健貨幣”,并具有通貨緊縮和抗通脹的特性。其中,EIP-1559升級、從工作量證明(PoW)到權益證明(PoS)的合并和生態的不斷繁榮,都是以太坊成為超穩健貨幣的重要因素。
4.去中心化程度
以太坊2.0采用權益證明(PoS)共識機制,能降低對計算資源和能源的依賴,減少礦池的中心化和壟斷,提高系統的安全性和可持續性。此外,以太坊2.0未來的分片方案將提高系統的可擴展性和吞吐量,同時也降低了單個驗證人節點的負擔和成本。
綜上所述,以太坊在生態基礎設施、鏈上轉移結算金額、Token供應和去中心化程度等方面已經超越比特幣,而這些優勢也是以太坊得以成為加密行業領導者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比特幣的潛力也不容小覷
盡管比特幣社區并不像以太坊社區一樣激進,但也不是躺平什么都不做。以下是比特幣社區的幾個值得注意的方面:
1.比特幣的避險屬性發揮巨大作用
隨著近期銀行危機的發生,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新審視比特幣的避險屬性。在傳統金融系統性風險暴露的情況下,比特幣逐漸替代黃金的功能,成為避險資產的備選。盡管全球黃金市值超過8萬億美元,而比特幣市值目前只有5千多億美元,但比特幣未來仍有可能替代黃金,它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2.生態爆發
雖然以太坊有著自己的生態系統,但比特幣的生態系統也在不斷發展。基于比特幣的上層智能合約應用生態,如Stacks、RIF等,BitcoinFi、BitcoinNFT等項目也在不斷發展。
近期熱度高漲的BRC20也吸引了不少關注。雖然BRC20目前還有一定門檻,但是它充分利用了“比特幣生態”的特點,有足夠的噱頭。同時,BRC20的獨特分配方式帶有更強的去中心化屬性,也帶來了不同尋常的新敘事。
然而,也需要注意短期熱度流失的風險。直接在比特幣主網上銘刻BRC20 Token本質上是新瓶裝舊酒,BRC20的可拓展性、功能、性能、用戶習慣、基礎設施等都遠不及ERC20,而與加密行業一直在探索創新的“擴容”背道而馳。如果沒有可持續性的方向,BRC20將難以長遠發展。
在支付方面,閃電網絡穩步發展。根據1ML的數據顯示,閃電網絡容量超過了5000 BTC,目前節點數為16367,通道數為74178個。與此同時,多個頭部平臺已經陸續開始支持閃電網絡的充提。
綜上所述,比特幣雖然與以太坊有著不同的路線和優勢,但也有著自己的潛力和發展空間。
經過比特幣和以太坊的多次競爭,以太坊市值超越比特幣的可能性正在逐漸變為現實。比特幣作為數字黃金,以太坊則是數字石油,兩者的目標和定位都不同,因此它們的共識機制、數據存儲模型等方面也存在差異。比特幣使用UTXO模型記錄交易,而以太坊則采用賬戶模型,這導致了以太坊面臨著“狀態爆炸”的困境。另外,以太坊的區塊間隔更短,交易速度更快,交易用途更廣泛。
盡管如此,比特幣和以太坊的王者之戰并沒有結束,可能會長期“拉鋸”下去。比特幣和以太坊在加密貨幣領域中都有光明的未來,無論勝敗,我們只爭高低,期待它們在不斷的競爭中逐步進步,推動加密領域的發展,為我們帶來更多的創新和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