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解析元宇宙的發展現狀
用“紅得發紫”來形容今年的元宇宙賽道,想必不會有人反對。早期,這被譽為“互聯網的未來”、掀起資本市場資金圍獵熱潮;而近期,市場對元宇宙質疑的聲量愈發強大,不少官方媒體發聲呼吁防范元宇宙炒作風險、冷靜面對“元宇宙”熱潮。大眾對元宇宙的認知,也愈加呈現兩極分化的現象,一些人極度推崇、給予非常高的期望,一些人鄙視、污名化元宇宙概念,認為這是一種新的“圈錢”的套路。無論各方觀點如何,元宇宙將會持續主導資本流向,并改變科技市場現狀,這一點毋庸置疑。據彭博行業研究報告預計,元宇宙將在2024年達到8000億美元市場規模,普華永道預計元宇宙市場規模在2030年將達到1.5萬億美元。我們用十張圖撥開迷信與偏見,從技術路徑解析,看看元宇宙的終局在多久的未來?
發展元宇宙不會一蹴而就

元宇宙不會突如其來,它由物理世界打底,要歷經需求分層、行業分工,像拼圖一樣才能拼成完整的宏圖。也就是說實現元宇宙的進度,由構成元宇宙的新型數字基礎的實施與發展速度決定,只有等5G網絡、物聯網、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數字基建”大規模應用,真正的元宇宙才會到來。目前,元宇宙的雛形尚在孕育,各個行業對于線上化、數字化與虛擬化的進一步深入與技術沉淀處于早期并且存在一定技術瓶頸,據德勤研究與分析最早從2031年開始,獨立行業的元宇宙才能開始逐步打通數據與標準,實現相似相融的成熟整合階段。
技術瓶頸已現,元宇宙未來何時能至?
在網絡與運算技術方面,元宇宙至少需要6G以上網絡,對算力方面的要求則是無窮的,它們共同支撐著元宇宙虛擬內容的創作與體驗,并且更加真實的建模與交互,都需要以更強聯網速度和算力作為前提。
目前多個國家加快6G網絡研發進程,最早有望在2030年左右開始商用,但從開始商用到真正的全民普及需要用時多久,目前難以預計。算力方面,目前中國以及全球都對解決算力問題高度重視,AI芯片技術和邊緣基礎設施也在推動中快速發展。不過,在更有望解決元宇宙算力的量子計算領域,目前尚處于原型機研發階段,在技術上仍面臨多項挑戰。對粒子狀態的控制是亟需突破的難點,距離達到超越量子計算苛刻的容錯閾值(>99.999%),要實現對規模化多體量子體系的精確制備、操控與探測,業內預計還有至少十年的探索周期。 仿真交互技術是決定元宇宙用戶沉浸式虛擬現實體驗的關鍵因素,這方面技術進步和熱點已推動VR/AR產業發展新浪潮,2021年全球市場VR頭顯預計出貨837萬臺,其中中國市場VR頭顯預計出貨143萬臺。經歷了一段低谷期的AR行業開始回暖,產品朝著輕量化、大眾化方向更新迭代,微軟、華為、 OPPO、蘋果、Facebook、小米等國內外巨頭都在積極布局AR硬件產業。XR產業重新引起資本重視,從海外市場開始全面回暖,但目前關鍵技術也尚在突破期,預計短期內不會有理想的產品出現。并且與XR同樣為元宇宙實現高仿真、沉浸感提供技術支持的全息投影、腦機交互等技術,也還在發展的早期階段,業內人士預計仍需要數十年沉淀發展。區塊鏈技術方面,目前已經發展至NFT階段,開啟了數字內容資產化時代。無疑NFT在2021年迅速成為爆火熱點,受到大量巨頭追捧和資金注入,國內互聯網大廠也開始嘗試數字藏品。但作為新興概念領域,NFT市場在八月達到交易峰值后回落降溫,伴隨著NFT頭部項目的數據下滑,NFT背后資金體量相對較小、交易單位相對固定、缺乏健全的定價機制、交易平臺發展時間短、規則不健全等問題,也逐漸暴露。 此外,在為元宇宙建立提供物理現實還原基礎的萬物互聯技術方面,全球正處于爆發前期,未來規模化加速演進,必須解決碎片化、安全、成本三大發展難題。而人工智能技術則成為了支撐元宇宙實現的關鍵技術瓶頸,何時能實現突破在學界與業界都存在很大分歧。技術支撐,給科幻作品出身的“元宇宙”提供了走入現實的路徑,但元宇宙的終局究竟是何種樣貌?大勢何時到來?這不僅由科技發展程度決定,還由社會發展因素,以及元宇宙發展牽動的法律、道德等多重因素如何平衡所決定。從現在的科技基礎來看,如今確實是資本進駐,開創可能的好時機,但應用普及和技術壁壘等困難也同時存在。因此,大家對元宇宙概念更應該保持相對理性的期待。
免責聲明:一文解析元宇宙的發展現狀文章轉發自互聯網,版權歸其所有。
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和任何投資暗示。加密貨幣市場極其波動,風險很高,可能不適合所有投資者。在投資加密貨幣之前,請確保自己充分了解市場和投資的風險,并考慮自己的財務狀況和風險承受能力。此外,請遵循您所在國家的法律法規,以及遵守交易所和錢包提供商的規定。對于任何因使用加密貨幣所造成的投資損失或其他損失,本站不承擔任何責任。